酒過三巡,不勝中國白酒的湯若望就已經不省人事,看著這個在自己麵前故作高人的湯若望,吳乃華不屑得一笑。
這些西方洋人,在中國數千年的曆史中,從來都沒有受到過重視,在漢人麵前猶如奴隸,是下等人的存在。
唯一一次,在地位上比得過漢人,那也隻是在元朝曇花一現。
先如今,一些消息靈通的西方人,在得知中國現在已經被少數民族的滿人統治,立刻就覺得,元朝時,洋人的風光能夠再次出現,紛紛向著中國投來。
其實,這個想法是沒錯,隻是湯若望這批人來的還是早了。
若是在晚上一百年,洋人卻是有比元朝時期,還要風光,但是現在,清朝滿人自己還沒有收拾利索呢,哪裏還會理會他們。
也不知道是不是哪裏出了錯漏,本應該早就死掉的湯若望,竟然活到了現在。
沒有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曆法之爭,湯若望現在活得那是有滋有味。
吳乃華當時見到湯若望的時候,也是吃驚不小,不過卻也讓吳乃華極為開心。
湯若望作為亞洲基督教影響力最大的傳教者,在基督教的聲望和地位也是極高的。
當吳乃華借口送部分孩子前往法國,學習基督教和科學的時候,湯若望簡直就是喜極而泣。
其實吳乃華送去的人並不多,畢竟現在的法國連啟蒙運動都還沒有發生,但是此時的法國查理皇帝,正在大力推行科學教育,在那裏,吳乃華送去的學子能夠更好的接受西方科學,開拓他們的眼界。
至於,他們的忠心,吳乃華絲毫不擔心,畢竟後來那麼多隻能算是逃難或者被騙去西方的中國人,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孫中山,抗日,新中國等各個曆史大事件,都有海外僑胞熱情幫助的影子。
就算這些人真的不回來,對於吳乃華來說,也是無所謂的,畢竟隻是看到湯若望竟然還活著以後,臨時心血來潮有的想法罷了。
看著幾個下人將湯若望扶上馬車,吳乃華嗤笑道:“誰說神父不喝酒的,今天就被老子幹爬一個!”
揮了揮手,就讓人將馬車駕駛回家,現在有些酒意,吳乃華也想散散步。
走在街上,閑雜的北京在這個時間,卻是是比以前興旺了些許。
到了現在,吳乃華還能隔三差五的看到幾個八旗子弟勾肩搭背,一臉倦容慵懶的向著八大胡同的方向走去。
隨意打量了兩眼,吳乃華就看出來,這些人可不是去找女人玩樂子去的,而是去大煙館的。
福壽膏的生意,已經是清朝的重大商貿產品了。
這東西多了,大煙館自然就應運而生了。
而這些大煙館,最大的幕後老板就是吳三桂。
福壽膏對於人的危害,不僅僅是吳乃華知道的,就是吳三桂在雲貴地區經營那麼多年,又怎麼不會了解。
從一開始,吳三桂並指望這個賺錢,而是為了腐蝕滿清八旗的戰鬥力和意誌。
所以從大煙館一麵試開始,這些大煙就開始在吳乃華的推動下,弄得滿世界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