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文明的建立,與其說需要無數代人的努力,不如說需要無數不同人才的努力。
人類本來就就是群居的生物,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
李白就曾為之感慨,天生我材必有用。
吳乃華並不是一個什麼真正的天才,隻不過有著比現在發達了無數年的智慧結晶,但是吳乃華也並不是萬能的。
並且,沒有人會是萬能的。
可是,正是因為如此,人總會有一個方麵是會成為他最為突出的才能。
區別隻是在於,你能否找到它。
不幸的事情,就是能夠找到自己真正天賦才能的人太少了。
在古代,消息的傳遞落後,文化單一,思想禁錮,在這種文化熏陶之下,人們隻能循著單一的方向去發展自己的才能,幸運的人,他的才能恰恰匹配著這種思想文化,從而走向成功,不幸的人,隻能成為“庸碌”的人。
而在後世,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同樣也是不幸的。
因為可供選擇的方向實在是太多了,無數條路中選擇一條正確的路,成功的機會就真的比起古人單一的路成功的幾率大嗎?
每一個成功者,都會宣揚自己的成功是得益於自己的勤勞和努力,或者狡詐和智慧。
但是,事實上,不過是他們幸運的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路,並且堅持了下來。
所以,每一個幸運的成功者都是上天的寵兒。
吳乃華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幫助一個人去激發他的天賦,現實也不會留給他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這麼做。
想要幫助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天賦就已經是千難萬難,更何況是幫助一個民族。
吳乃華能夠做到的,就是提供更多的路,讓人們選擇,至於能否成功,那就看誰更幸運了。
所以,尋找已經找到自己天賦的成功者,就變得更加簡單。
戴梓無疑是一個幸運兒,雖然戴梓或許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到現在,也沒有知道能夠欣賞他才能的人,更沒有人能夠利用他,讓他的才能改變世界。
比起不能找到自己天賦的人,更加可悲的是,是那些明明找到自己的天賦,卻沒人欣賞,最終默默無聞的人,無疑,這更加可悲。
戴梓醉心於科技,但是他同樣渴望能夠被人看重,利用。
雖然人們常常痛恨利用自己的人,但是事實上,人們總是在尋找可以利用的人。
現在,戴梓似乎找到了,雖然他還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不過這並不重要。
接連的打擊,已經讓心高氣傲的戴梓快要到了崩潰的邊緣,鬱鬱不得誌的痛苦,是失敗的不幸者們無法理會的痛苦。
而基本簡單的半側書籍,給戴梓開辟出了新的天地,相當於給他暗淡的人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這一刻,戴梓的生命重新綻放出光輝。
生命中有光的人,就會有希望,有希望的人,就會更加努力。
戴梓無比希望能夠見到這幾本書的主人。
他不是癡傻的人,自然明白,為什麼現在自己的手中是半側書籍,甚至他也明白,這幾本書的主人,所保留的目的絕不單純,但是這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