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殷商到現代,長達數千年裏,豪門貴族,門閥世家被認為是趴在中國身上與之共生的寄生蟲,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國的文明發展史,可以說除了戰爭史以外,就是當權者和門閥世家們之間的鬥爭史了。
不是當權者心胸狹窄,實在是作為與之共生的寄生蟲們,往往都是貪婪的。
在貪婪,索求無度中,往往會給中華文明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雖然為了自己的生存,有時會不惜己身的去挽救中華文明這顆大樹,無論成功與否,都會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惡心嘴臉,從來不去想,造成這一切災難的罪魁禍首就是他們自己。
明末的“救世主”們,顯然是失敗的,所以,為了利益的最大化,為了保證家族的榮華富貴,他們毫不猶豫的剃了頭發,學起了狗叫,美名曰,為了天下黎民蒼生,不忍天下蒼生在戰火之中風雨飄搖。
大禮凜然的模樣,讓人看了無不潸然淚下。
耿,尚兩家自然也是其中之二,隻是出身將門的他們,還做不到讀書人那般不要臉。
或者說,他們更加貪婪。
想要的更多的同時,又不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
相比較於他們兩家,吳三桂就算是比較清醒的。
雖然同樣也有著這個意思,但是當看到,滿清韃子們,張牙舞爪的逼迫他吐出應該付出的代價的時候,立刻就做好了與之魚死網破的決定。
曆史上,吳三桂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如同野火燎原一般,占據清朝的半壁江山,若說在投降滿清政府的這一二十年中什麼都沒幹,那是騙鬼的。
所以,當吳三桂反清的時候,耿尚兩家都是一副被裹挾的樣子,雖然也有準備,但是卻時常後繼無力。
而吳乃華,也從不指望兩家有多大的作用,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兩家逼上梁山,再無回頭路。
康熙想要除掉三藩,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甚至,在朝廷中的那些滿足勳貴,想要除掉三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這是一個沒有公開的秘密。
在這種大好的情勢下,想要將兩家逼上梁山,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雖然天地會和白蓮教的人,覺得吳乃華的這個計劃太過粗陋,很難有什麼成效,而提出了質疑。
況且,吳乃華在天地會這些人的眼中,並不在北京,也不在山東,而是正在趕往雲南的路上。
但是,有陳永華作保,計劃還是有序的安排了下來。
在擁有大勢的優勢下,在吳乃華看來,需要的不是什麼周密繁瑣的計劃,反而是越簡單就越好。
康熙下山東,雖然略顯急促,但是卻依舊聲勢浩大。
山東孔家,盡皆絕嗣,但是孔家乃是儒家正統,世間無人可比,雖然孔家已經沒了人,但是康熙依舊派遣了專門的人進行日常的打掃維護。
雖然如同鬼蜮,但是孔家衍聖公府依舊氣派如新,若是不知,還以為是哪家香火鼎盛的世家府邸。
而此時,天下各地,無數身家尚可的讀書人,都日夜兼程的趕到了山東,想要看一看儒教數百年也難能一遇的曠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