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戰艦從軌道上緩緩的降落下來,一船一船的諾亞士兵開始登陸,厚厚的軍大衣穿在身上,依然抵擋不住托爾利亞行星上極端的寒冷天氣。
由於托爾利亞行星並沒有衛星的存在,以及圍繞星係唯一恒星旋轉的軌跡和地球完全不一樣,因此位於托爾利亞行星北半球的冬季比之地球和諾亞來說要長不少,並且比兩顆星球的氣溫要寒冷太多。
史基作為聯合艦隊司令自然沒有進入到托爾利亞行星上,而是帶著聯合艦隊駐紮在托爾利亞軌道上,將整個托爾利亞團團圍住。
諾亞帝國托爾利亞行星陸軍指揮部中,9年前的戰爭結束後,華夏部分不入流的高科技產品也隨之通過華夏的商人,販賣到了諾亞帝國之中。
烤火爐中的蜂窩煤正熊熊的燃燒著,發著“呼呼呼”的響聲,產生的廢氣更是隨著火爐長長的排氣管道給排到了指揮部外。
諾亞帝國聯合艦隊托爾利亞最高指揮官阿爾紮德公爵坐著產自華夏輕便的小馬紮,搓著雙手,哈著氣,喃喃道:“托爾利亞這該死的天氣,讓人冷得受不了。”
或許是宇宙的主宰為地球人關上了通往太空的大門,卻為地球人開放了更多領域的大門。
在諾亞帝國,就連蜂窩煤的製造也一波三折,足足花了2年時間,才將蜂窩煤這項地球技術給鑽研了出來。
阿爾紮德公爵喝了一口熱茶,這是來自華夏九州星區的九州茶,讓人身子一暖,精神也好了不少:“華夏人發明的蜂窩煤一如既往的好用呢,為什麼帝國就從來沒想到,直接將煤塊給處理一下,做成蜂窩煤呢?”
雖然諾亞帝國的留華學生,學到了一部分不入流的“高科技”,但是那也都是華夏願意流出的民用“科技”。
蜂窩煤的出現,讓諾亞帝國直接拋棄了粗獷的煤塊,改用效率更高的蜂窩煤。
但是帝國在製造蜂窩煤上似乎並沒有天賦,任憑知道蜂窩煤是怎麼製造的,但是高級技工製造出來的蜂窩煤趕華夏的蜂窩煤差太多了。
華夏的蜂窩煤不僅產量大,質量還高,更重要的是,價格比帝國產的蜂窩煤便宜了近8成。
即便帝國的國營煤場仿製出蜂窩煤,在市場上麵對大麵積的華夏蜂窩煤,也毫無競爭之力。
在帝國還未掌握蜂窩煤技術之前,由於買辦商人大量購入蜂窩煤,使得華夏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便占據了88%的煤炭市場份額。
華夏蜂窩煤、煤球、煤塊的湧入,不僅方便了諾亞帝國這個蒸汽科技樹上的國家工廠主們,同時還為諾亞帝國的百姓帶來了便利,更重要的是為百廢待興的軍方節省了巨量采購能源的費用。
隨著帝國的蜂窩煤研製出來後,之前被帝國軍方扶持起來的內閣首輔便頒布了《禁煤令》,以期將華夏的煤炭趕出帝國的市場上。
不過《禁煤令》僅僅執行了不到2個月,內閣首輔便被軍方少壯派給刺殺掉,同時軍方向內閣施壓。
為了調和軍方和內閣的矛盾,尤裏安宣布重組內閣。
雖然都是軍方扶植起來的內閣,但是前一個內閣更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遠見,知道若是華夏的煤炭完全占領市場的話,那麼帝國今後在能源方麵將完全依賴於華夏,受製於華夏,因此也才有了《禁煤令》。
不過軍方此時正在整軍備戰,大建特建,到處都是老婆,哪有錢來支持國產煤。
國煤售價超出了華夏煤8成,軍方的錢現在是用來大建的,一起一雪前恥,根本就不是拿給內閣去揮霍發展國家產業的。
一個急需的短期,一個暫時看不到……完全看不到利益的長期,軍方當然選擇短期咯。
雖然軍方大佬向內閣首輔交涉過2次,但是卻被內閣首輔給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