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有了胡明軒給他善後,就不用事必躬親,他可以在燕京等候季望樓的消息。
又過了兩天,季望樓終於找上了林源。
“林源,對你的想法,自上而下,爭議都是比較大的。集中的焦點,就在於中醫改革推進是職能部門的引導還是民間自發自律行為漸漸形成規範。現在,這件事情已經到了國務院分管領導那裏了,領導也是舉棋不定啊。”
“牽扯層麵廣,設計問題多,換誰都會頭疼的。也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準備從非官方渠道入手,建立起一個符合當代意識形態的中醫管理規範,這對國家接下來介入,形成真正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業規範是有好處的。”
“咳,我何嚐不知道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呢?可是,很多同誌的話也是有道理的。民間自律性的組織,很難有嚴格的紀律約束,萬一民間組織出現混亂,弄成了一個爛攤子,相關部門到時候再介入,可是非常麻煩的。”
“季部長,請放心,我已經把我的想法通知給我的人了。不管相關部門是怎麼考慮的,我都會按照自己的套路去完善一些規範製度。我不是跟咱們的相關部門唱反調,而是確確實實想為中醫辦點實事,不管做什麼,都是需要有探路者,甚至是殉道者,不是麼?”
季望樓用一種極其複雜的目光看著林源,好半天說道:“林源,站在一個官員的角度,我覺得你有些草率。但是站在一個務實者的角度來看,你做的事情是最切合實際的。說心裏話,我內心是十分掙紮的。你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不管結果如何,你都應該受到中醫業界的致敬。”
林源點點頭,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心源慈善準備搞一個大型的扶助中醫計劃,從資金上,技術上,全麵啟動中醫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
扶助中醫計劃,暫時先擬定的是兩部分,一部分就是中醫產業的資本化運作,其代表就是周記製藥有限公司。
按照林源的計劃,心源慈善給給予周記製藥有限公司的幫助是擴大影響,通過心源慈善各分部機構,把周記製藥有限公司的各種成藥推廣出去,以達到幫助企業度過開業階段的銷售的瓶頸期。
在這個過程中,心源慈善不是無條件無原則幫扶周記製藥有限公司,而是有一個非常嚴密的監督過程。
林源最擔心的問題不是成藥本身的問題,而是中成藥在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條件下,能否保持傳統工藝製作出來的藥力。
中成藥跟西藥的製作,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中成藥在選料,加工一直到成型,會有很多幹擾藥效的情況發生,遠不及西藥製作的穩定性。
因而,林源對周記製藥有限公司的扶助,在某種意義上說,不單是個監督的過程,更是一個學習和積累經驗的過程。
周記製藥有限公司是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中成藥大型製藥商,從這個企業身上汲取記錄下來的原始資料,對未來的成藥產業,無疑有極大的借鑒作用。
更為可貴的是,通過實藥的監督生產,可對中成藥的大規模生產,可以從中提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規範。 林源的中醫扶助計劃,還有一個部分就是對於中醫人從事直接醫療活動的扶助。
中醫是個技術性非常強的學科,診療的所有項目,都是要見真功夫的。但中醫診療跟現行的以西醫為主題的醫療認證,很難對中醫人進行具體的資格認證。
林源想以心源慈善扶助的名義,對中醫一些不能有官方界定的醫師等級做一個民間的等級評估。
具體的操作方式,就是林源有心源慈善總會長和杏林令擁有者這雙重身份,以心源慈善提供運作資金,以杏林令號召全體中醫人都響應這個扶助工作。然後通過資深的中醫人組成聯合的評估委員會,對中醫醫生的等級資質加以認定。
這個評估不具有官方認可的資質,但卻是能夠讓中醫人一致認可的。這個認定標準,不一定能夠成為中醫資質等級的最終認定標準,卻是可以對國家想要進行這方麵的管理,提供一個寶貴的經驗。
季望樓聽得無比細致,他拿過來紙筆,讓林源把具體的想法再提綱契領說一遍,撿著重要的要點記了一下,又跟林源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最後,季望樓說道:“林源,你的想法是很不錯的,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不過,你的想法可是有些激進。我會向上級反應的,也會盡一切可能說服各有關協調單位的。”
這一場長談,幾乎是徹夜的。季望樓,林源和謝誌坤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流逝。等三人想看看時間的時候,卻發覺謝誌坤的保姆已經開始弄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