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事底定(1 / 2)

穀話說得好,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杜如晦不是老將,但比老將更牛。

作為一國之相,他擁有的手段,人脈都是杜荷遠遠比不上的。

所以杜如晦說此事交給他處理的時候,杜荷並沒有異議,他相信杜如晦能夠比他跟完美的處理好這件事情。

事實亦是如此。

具體詳情杜荷是不知道了,他隻是知道杜如晦在當天夜裏就入宮覲見,跟李世民商議了什麼一切都是謎。

接下來更是風平浪靜了一段時間,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不過杜荷還是敏銳的察覺到了絲絲異樣,李泰病了,在皇宮裏休養,這是休養,還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暴風雨之前的平靜,並沒有維持多少時間。

隻是半個月,凶神惡煞的強兵衝進了崔、王兩人,將崔、王兩家的主要成員,支助一並緝拿。

此事在士林中立刻掀起了一陣風暴,作為天下士林榜樣的兩大世家,同時被抓入獄。天下士子mí茫之際,又帶著不解。

很快朝廷公布了崔、王兩家密謀弑君的公文,並且決定公開審理此案。

如果沒有這份公文,經過有心人的挑唆,天下士子必然會為之暴動。他們沒有翻江倒海之力,但卻握有一杆鐵筆,可以寫出對朝廷的不滿,寫出朝廷意圖無證無據滅世家的用心,造成一股文化風暴。

但如此這公文一出,情況立刻不同了。

忠孝節義忠君愛國這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除了那些正統的五姓世家的人,將世家看的比國家更重要,尋常士人還是更加重視國家的。更何況密謀弑君這是株連九族的死罪,這個時候幫世家說話,豈不是表示自己也摻和其中?

還沒有人這麼愚蠢,無端端的將這種大罪自扛在身。

一時間天下士人同時啞火,靜靜的等候著公開審判的那一日。

公審崔中平、王固的那一天,杜荷也親臨現場,看著已經聚在一起等候開審的士人,心中頗為驚訝,想不到崔王兩家,涉及弑君,依然能夠牽動士子之心,足見門閥世家,在這些士人心中有著何等地位。

公審開始大理寺的官員不斷的取證審訊,在如山鐵證之下,根本就沒有崔中平、王固辯駁的餘地,供認不諱的承擔了一切罪行。

天下士人失望了,杜荷心中卻對自己的父親生出了無限的敬仰。

那一些證明崔中平、王固的如山鐵證大多都是半真半假的並非是他費盡心思,弄來的密信與《扁鳩神篇》,而是一封偽造的密信和一個莫名其妙的證人,他們的證詞證明了一切。

很顯然這是一出暗箱操作的戲碼,專門演給天下士人看的。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目的已經很明顯了。為了保全皇室的顏麵掩蓋李泰意圖弑母的醜聞,更為了保住李泰的一條小命。

如果依照杜荷的證據來,主謀將會是李泰是他為了自己的皇位動了弑母的心思,才會讓崔中平、王固所利用。但如今這個處理方式卻將一切都推卸到了崔中平、王固的身上李泰是被méng在鼓裏的棋子。

活罪難逃,但死罪可免……

大理寺根據事實情況,下達了判決書。

崔中平、王固處死,籍沒崔、王兩家,兩家直係家屬盡數發配嶺南。

對於弑君罪,這種判決看似是輕的,但實際不然。

李世民與其他的皇帝在殺伐上有著明顯的分歧,並非說他殺伐不果斷,而是若非真正威脅到他的存在,他不會無度的痛下殺手。就比如貞觀元年時,義安王李孝常與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及其外甥統軍元弘善的造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