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攻入京師遭遇的抵抗比所有人想的要小很多。
原以為至今堅守京城之人,最起碼都是抱著以身殉國的念頭。最後要打一波硬仗,將大明朝最後的脊梁打折了,打彎了,將存有反抗之心之人打怕了才算完。
可結果呢?
“投降派占了大多數,城內百姓也不願平白丟了性命,於是投降派暗中聯手,待咱們進京之時,死戰派已無幾個生人了。”
“咱們本來做好了強攻的準備,結果京城百姓聯手投降派將城門給打開,直接迎咱們大軍進城,一路長驅直入,幾乎沒遭受到任何反抗力量。”
小滿跟在道維身邊,兩人行走在大明朝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利的宮廷,身邊是來往奔忙的將士在處理交接事務。道維距離皇位隻差最後一步,到了這一刻,身邊人反倒有種不真實感。
“失望了?”他問。
“也不是失望,就是有些悵然吧,人人都說整個大明朝最後的脊梁骨在京師,可咱們親眼所見,撐起大明朝的脊梁骨們都遭遇了什麼,一時有些感慨罷了。”
道維搖頭,正想說什麼,突然北邊兒一座宮殿濃煙滾滾,周圍人瞬間將道維團團圍住護在中間。
隻遙遙看了方位,道維便猜到出事的是哪裏,心下了然。
很快小魚一身盔甲,身上滿是硝煙味兒急匆匆而來,“老大,萬福宮著火了,明帝還在裏麵,火勢極大,咱們救還是不救?”
小魚的直腸子在這會兒叫小滿十分無力,這種時候,你悄悄讓人暗地裏再添兩把火都成,直愣愣當著這麼多人麵兒問出來,難道老大還能不救嗎?
沒成想,道維眯眼往萬福宮方向看了幾眼,鼻間滿是嗆人的濃煙,突然轉頭對小滿道:“這才是大明最後的脊梁。”
“搭建防火帶,注意別引燃其他宮殿,等火勢熄滅,好生將明帝收斂起來,作為大明最後的脊梁,他擁有選擇自己死亡方式的權利。”
小滿愣怔一瞬,忽聽道維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帝有心,可惜時不我待。”(1)
這位小皇帝今年不過十六,是一年前南北局勢危及,京城眼看就要失守時,被人推上來的傀儡。在短短五年時間,他前頭已經死了六位皇帝,其中有他的父輩,祖父輩,族兄,沒一個有好下常
以至於人人搶破頭的皇位,輪到那時,皇帝直係親屬中已無人願意接手那個位置,不知出於何種考量,從宗室中挑出這麼個倒黴蛋。
“這位上位期間,今兒要推行政令,明兒要提拔外臣,鬧出了不少笑話,人人都說他是認不清自己傀儡身份的蠢蛋,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難得的清醒人,清醒的,徒勞無力的掙紮,才顯得一切舉動都很不合時宜。”
但這世上能理解明帝最後無奈掙紮的也沒幾人了,道維吩咐:“日後按照皇帝規製葬了吧,與那些亡於咱們進京前的死戰派葬在一處,全了他們這場君臣情誼。”
天下人渴望太平已久,不到幾月功夫,風雨飄搖連年災禍的大明,在百姓心裏,已然成了遙遠的過去。
新朝初立,百廢待興,一切都是從無到有,朝中忙而不亂,中央有序的動起來,地方上也逐漸恢複朝廷統治,秩序體係逐步建立,百姓歸心,前後不過半年時間。
一開始有些人還覺得道維武將世家出身,行軍打仗他在行,這方麵天底下沒幾個人是他對手,可文□□和武定國是兩回事。
按照道維一貫強硬的,一言不合就推軍隊打過去的風格,在理政上肯定是要吃很多虧,才能逐漸摸清楚裏麵的門道。
不少人等著瞧新帝的笑話,尤其是前朝遺留下的,待價而沽,等著道維禮賢下士,陪他們上演三請三辭,最後才矜持的出山入朝為官之人,自持身份,一開始不願意與普通人一般直愣愣的送上門,求道維任命。
誰知道維壓根兒就沒搭理他們,該簡拔的簡拔,該貶斥的貶斥,眼看朝中無人可用之時,李家軍那些平日裏不顯眼,五大三粗的黑臉壯漢,朝服一穿,任命一領,直奔各自新部門上任,做事有禮有條,一點兒不像生手。
就應了那句話,文能□□武能定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精心培養的人才,文武雙全,往日裏分布在李家軍各處還不明顯,如今這些人聚在朝堂上擰成一股繩,皇帝指哪兒打哪兒,有異心之人總算是將各自的小心思都緊緊地收起來不敢叫人知曉了。
“但是這樣還不夠,朕發俸祿養活他們一家老小,是為了讓他踏踏實實的為朝廷做實事,為百姓謀福祉,不是叫他占著茅坑不拉屎!要不是這些人肚子裏還有點兒墨水,剛提拔上來的新人需要他們帶一帶,哼,什麼玩意兒1
已經是吏部尚書的滿大人嘴角抽搐,覺得老大自從當上皇帝,脾氣一日日見長,說話越來越不講究。哎,說來也是可憐,遇上這麼一群屍位素餐,成日正事不做,遇事隻想自保的家夥,是誰都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