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一片誠意(1 / 3)

事情大致和道維他們計劃的差不為, 要說其中唯一的變故,大概就是老皇帝在發現他退位讓賢成了定局,已經無力挽回什麼時, 突然奇想, 給三皇子賜了個婚。

賜婚對象是金平縣主。

不得不說, 這可真是神來一筆啊!

金平縣主背後潛藏著什麼勢力, 知曉的人寥寥無幾, 但金平縣主那不堪離奇的身世, 加上她本人與毀容無異的容貌, 以及嬌縱任性的性格,讓她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女人。

正經人家沒人會願意娶那樣一個女人進門, 簡直徒招人笑話。

然而這笑話是老皇帝在退位前,親自賜給新帝的, 別說老皇帝沒死,即便老皇帝死了,他們兩這婚事也成定了, 沒有更改的可能。

假如三皇子隻是個三皇子,那金平縣主這輩子就隻能是三皇子妃。

若三皇子是皇帝, 那金平縣主便是永遠都廢不掉的皇後。

事情就是這麼離奇, 沒人會覺得老皇帝這神來一筆是對篡奪他皇位的三兒子釋放的善意, 隻要長了眼睛之人都能看出, 這是老皇帝對三皇子的報複, 是對他的直白的羞辱, 是他退位前的最後一擊。

又準又狠。

這一招確實讓新繼位的三皇子對父皇唯一的愧疚煙消雲散,每每想起金平縣主惡名遠揚的名聲,想起她那張令人作嘔的臉,就恨老皇帝入骨。

剛好知曉的內情比別人更多一些的道維, 收到消息後,琢磨了一瞬。

覺得老皇帝不愧是當了幾十年皇帝之人,對背叛他的兒子下手的確夠狠,眾人看到的不過冰山一角罷了。

金平縣主身後是什麼人?是她親生父母留下的人,而她父親是怎麼沒的?是造反被抄家誅九族死的。一個造反父親留給女兒的人,造過老皇帝的反,就能繼續造新皇帝的反。

老皇帝暗中防備了十幾年,養蠱養了十幾年,差不多已經摸清了那些人手的實力分布。

隻需要一個契機,就能把那些人收歸己用,好比原劇情中,把那些人間接的交到周大帥唯一侄子手裏。

而新帝什麼都不知曉,就娶了一個身後有無數造反之人支持的皇後,可以想見,婚後生活有多豐富多彩,前朝後宮不得安寧,生命安全危在旦夕。

這是多大仇多大怨啊!

或者可以說,金平縣主身後那些人的真正主人,在這十幾年時間裏,已經不知不覺換成了老皇帝,表麵上看,是金平縣主這個準皇後在跟皇帝不停鬥爭,實際上,還是這對父子的戰爭。

金平縣主不過是個連接雙方的工具人。

“咱們這位老陛下還挺有意思,這是想利用金平縣主鬥倒新帝,然後自己重新登基呢?”道維對他的思路給與了高度讚揚,“想的很好!”

能不能實現,可就不好說嘍!

當然,在道維眼裏,這位老皇帝臨終前的覺醒,奮起反抗,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

待在皇位上一輩子的人,臨到頭來,想的既不是天下百姓興亡,也是不至親至愛生死,甚至不是身邊陪伴他一輩子之人如何自處。

隻想如何和兒子爭權奪利,隻想怎麼給兒子挖坑使絆子。

著實算不上什麼好玩意兒。老皇帝在道維眼裏已經廢了,且瞧瞧他和周大帥親手選出來的新帝又是何等德行吧。

想想,還真是,挺期待的。

被道維期待的新帝登基後,在朝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治,按照雙方一早說好的,如約在重要職位上換上了雙方

滿意的人手,提拔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官員,貶了一批敗壞朝廷風氣的老臣。

朝堂麵貌為之一清。

同時,歸臨城周大帥上朝陳情,當著文武百官和陛下的麵,將歸臨城這幾年前前後後遇到的問題,以及發生在歸臨城外那場差點兒滅城之戰的前因後果分說清楚。

至此,歸臨城案轟動大景。

人們才後知後覺的知曉,在無人看見的角落,守護大景北方的門戶,差點兒被草原人的四十萬大軍長驅直入!

包括坐在龍椅上的那位,所有人都驚的一身冷汗,完全不敢想,若是歸臨城沒有守住,他們如今要麵臨的將是多麼可怕的場景!

國將不國,不外如是。

年輕官員們心裏隻有對周大帥的敬佩,對那些貪贓枉法被貶謫官員的痛恨,然而坐在龍椅上的那位,看著下方一身正氣,慷慨陳詞的周大帥,心裏隱隱升起了一股忌憚。

他知道他是如何在這人的扶持下,一步步坐上這個位置的,他也知道,看似暴戾,無所不能,掌控全局的父皇,是如何一步步走進這人挖好的陷阱裏,直至最後失去所有抵抗的力氣,隻能狼狽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