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網(1 / 1)

尼姑擄走聶寧的隔天晚上,寧兒在昏昏沉沉中醒來,身上酸軟無力,發覺自己躺在一架行走的馬車上,她打量著四周的情況,看到那天見到的尼姑正坐她身邊,閉眼打坐念經,她張了張嘴,想說話,但沒什麼力氣,嘴裏又幹,半天才吐出幾個字:

“水,想……喝……水。”

尼姑手裏的佛珠停止轉動,緩緩睜開眼睛,對寧兒露出一個和善的微笑,將淨水倒了一些在杯子裏,慢慢喂給聶寧。聶寧喝過水後,身上通暢了一些,緩緩說道:

“師父吃齋念佛,眉宇間升起慈悲祥和之氣,卻行強盜之事,將我擄來,下手又不知輕重,點穴麻了我全身,可見,是個假仁假義假慈悲之徒。”聶寧話裏滿是譏諷。

尼姑倒也不惱,回懟道:“你現在的生死都捏在我的手裏了,哪裏來的底氣嘲諷我?”

姑子賞了聶寧額頭上一記爆栗子,聶寧微微吃痛,難以反駁,不再說話。

姑子看著她,臉上笑意更濃,發自心底地喜歡這個小姑娘,小小年紀在敵人麵前做得到臨危不亂,說明心理素質足夠強大,她的組織正需要這樣的好苗子。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裏路,天微微亮時,尼姑的馬車在一座未知名的深山腳下停駐,她領著聶寧往山裏走。寧兒身上稍有舒緩,走路暫且跟得上,尼姑在前麵也不催促,腳下故意放慢腳步,讓聶寧跟上。聶寧深知這姑子技藝卓絕,自己雖跟著爹爹學了些武藝,但在這高人麵前也是小巫見大巫,就算拚盡全力逃跑,一樣會被捉回來,自己還是不要亂動歪腦筋,免得惹急了這比丘尼,就沒小命回去見爹爹娘親了。此刻尼姑雖走在聶寧前麵,後腦勺對著她,眼睛看不見,但她此刻微弱的表情以及心理活動盡數被姑子掌握。

十八轉通幽曲徑,兩人經過一座小木橋後,兩邊植被沙土迅速變換位置,剛才的入口卻看不見了,聶寧心中暗暗吃驚,這樣的奇門遁術,藏人的行蹤於無形,根本無法記錄路線圖,就算靈鳥闖入,怕也是插翅難飛。二人經過一道小瀑布,岩石的形狀和水的流向也發生了變化,令來人難以識別。如此四五道機關下來,聶寧雖身在此山卻全然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跟上,就快到了。”

聶寧聽從尼姑,加快了腳上的步伐,她知道自己此番一定會大長見識,從前十年她隻待在河朔魏博,將軍夫婦將她保護的很好,因此她對魏博鎮以外的世界還不甚了解,這是她第一次遠行。

在小路的盡頭,聶寧看到一座古樸雅致、餘煙嫋嫋的道觀橫插在山腰上。

尼姑輕輕扣著大門上的銅獅環,須臾,兩扇門竟自動打開了。有兩三個小道士在打掃院落,見有人前來,也不迎接,隻顧幹自己的活兒。

尼姑領聶寧進入內觀,見裏麵有兩架碩大的煉丹爐,兩邊各有稚童扇著蒲扇,查看爐內情況。中央位置上方,端坐著一位老道姑,身著玄色素紗,五十歲左右的樣子,氣質卓然,撫弄著一把古琴,遠遠望去以為是個神仙。姑子向道姑恭恭敬敬行禮:

“元師,人我帶來了,是魏博將軍聶鋒的女兒。”

老道姑停下手裏的動作,抬頭盯了一眼尼姑身後的小姑娘,回道:

“這回挑的人不錯,孝明,你先下去吧。”尼姑臨走前,告訴聶寧好好跟元師說話,往後是元師教授她技藝。

“晚輩聶寧拜見高人。”這一路下來,寧兒能感受到這些人對她沒有惡意,否則她早就身首異處,也知她們技藝高超絕塵,心裏更多幾分敬意。爹爹跟她提起過,江湖上不是隻有朝廷和藩鎮,還有很多股民間勢力。這些人魚龍混雜,勢力卻不容小覷,裏麵有為錢財奔命的死士,有路見不平、救民於水火的正義之士,更有能人異士被藩鎮和朝廷收為爪牙,充作政敵間排除異己的工具,想必麵前的高人便是其中之一了,寧兒先在肚子裏猜了個七七八八。

“你可猜出我的身份?”

“晚輩猜不出,但我想高人既抓我,卻不殺我,想必是覺得晚輩有用,能做一些事吧。”

“你真聰明,換做別的十歲孩子經曆這一夜變故,怕是怎麼也得哭鬧一陣,不願接受現實的。”老道姑對聶寧幾分讚許。

聶寧了解情況後,心裏的石頭稍稍落地,就當此行是上山拜師學藝,換了一位私塾先生,早晚她都要回魏博見父親母親,季安哥哥和公主。

“敢問元師,貴派如何稱呼?”

老道姑悠悠吐出兩個字:

“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