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國際邀請賽兩圈決勝負,遺憾的是,葉淩天隻會在第一圈展現自己超強的實力,第二圈為了不引人關注,肯定放水。
這已經不是葉淩天第一次這麼玩,隻是以前玩的時候,沒玩得像今天這麼離譜。即便是第一圈,葉淩天展現出來的超強實力,也讓世界瞠目結舌了。
先前私下比賽,葉淩天至多領先斯蒂文十幾米,現在是五十多米。在近乎直線的賽道領先這麼多,斯蒂文的自尊心真的很難接受。
他萬萬沒想到,這幾年他拚了命的琢磨,玩了命的練習,與葉淩天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增大。
葉淩天不是職業車手,斯蒂文斷定,依照葉淩天的性格,不會在賽車上耗費多少時間,缺乏練習的情況下,還能讓自己的水準直線提高,用天才形容葉淩天顯然遠遠不夠。
他是超級天才,不折不扣的妖孽,同樣也是車手的夢魘。
前方就是彎道,斯蒂文加速了。直線過彎是他的成名絕技,他希望自己這些年的領悟能將縮短跟葉淩天的距離,死死盯住葉淩天,車距保持在二十米左右,就是勝利。
葉淩天也加速了。他要將斯蒂文遠遠撇開,最好撇開斯蒂文五百米到一千米以外。前方的彎道就是撇開他最好的時機。否則那些該死的混蛋萬一打偏,斯蒂文受到牽連,自己就罪無可恕。
到了!
伴隨著發動機的嘶吼,2號賽車終於進了彎道,斯蒂文的2號賽車緊隨其後。
就在斯蒂文熟練操控賽車,準備高速過彎的時候,他的眼睛直,那一刻,毛骨悚然的感覺遍布全身。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斯蒂文一邊瘋狂的高速過彎,一邊絕望的叫嚷,腦海中充斥的全都是驚歎號,永遠磨滅不了的驚歎號。
直播室裏,解說員和嘉賓肖慶呆呆看著視頻。
“老天,2號賽車加速了!”解說員的聲音帶著驚恐,“比先前速度更快,難道葉淩天要在賽道玩漂移?”
肖慶搖搖頭,呐呐言道:“斯蒂文的2號賽車也加速了,不過加速度明顯比2號賽車低很多!兩個人的水平都如此之高,個人覺得絕不會在職業賽事玩漂移,因為那是非常愚蠢的選擇,漂移在這種路況下隻會降低車子過彎的速度,並且危險係數極大。”
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也驚恐張大眼睛,在這種時刻,稍有點賽車常識的人都知道最佳選擇是減速,順利過彎後再加速,漂移這玩意兒看起來很牛叉,在職業賽道上使用非常傻叉。
難道2號賽車的葉淩天腦子抽筋了?如果葉淩天的腦子抽筋了,斯蒂文的腦子也跟著抽了?
直到這件賽事過去後很久,人們將斯蒂文的過彎方式以慢鏡頭回放外加科學分析後,方才知道這個賽車界的天才車手為什麼臨近彎道的時候還在加速。
他不是漂移,而是在到達彎道後,油門一鬆,利用車子的慣性迅速順暢的拐過彎道,繼而瘋狂加速,至於他當時如何操控的,沒人知道。
人們知道的是斯蒂文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連續過了十七個彎道。
這十七個彎道過得瀟灑漂亮,用人車合一形容並不為過。斯蒂文這段高速過彎視頻從今以後供很多職業車手去學習去琢磨,賽車界一致認為,隻有基本掌握斯蒂文高速過彎的技術,這名車手才具備成為頂尖車手的可能。
斯蒂文,不愧是天才,他用自己出神入化的車技,將物理美學和機動美學演繹到了極致。
至於本次賽事的主角葉淩天……
他的高速過彎時隔多年之後,人們還在為視頻的真偽辯論不已。
相對於斯蒂文的出神入化,葉淩天的過彎隻能用逆天形容,科學家針對這段視頻進行不下一百次探索,依然無法找出他高速過彎的理論依據,因為這次過彎完全違反了機動力學和物理力學。
可是親臨這場賽事的觀眾和車手,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證實這次過彎在神秘的華夏真實發生過。
人們將葉淩天連過十七個彎道的軌跡定義為靈異過彎!
自此以後,靈異過彎用電腦模擬出來後,幾乎成了汽車廣告的製勝法寶,以此向消費者宣揚他們的產品多麼牛逼,多麼神奇。
當然,奧迪公司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天海國際邀請賽大大受益。由於葉淩天所駕駛的賽車品牌是奧迪,直接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奧迪跑車的銷量超過了法拉利。
遺憾的是,有關葉淩天的資料少之又少。他也成為賽車界永遠的傳說。
從今往後,華夏車手隻要參加國際賽事,便會有很多賽車手將華夏車手團團圍住,詢問他們葉淩天真的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