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九陽真經(1 / 2)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yīn陽之

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跡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

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治訓,未嚐有行不由送,出不由

產者亦。然刻意研jīng,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讚,而命世奇傑,時時間

出焉。

五藏六府之jīng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jīng。jīng之案為眼,骨之jīng為瞳子,筋之jīng為黑眼,血之jīng力絡,其案氣之

jīng為白眼,肌肉之jīng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jīng而與脈並為係,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

身之虛,其人深,則隨眼係以入於腦,入手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係急,目係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jīng,其jīng

所中不相比亦則jīng散,jīng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

yīn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六yīn已極,逢七歸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yīn之清純,

寒之淵源。

第一重訣曰: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麵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掌行當中。意注丹田一陽動,左右

回收對兩穴。拜佛合什當胸作,真氣旋轉貫其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陽

神功第一重。每rì子、午、卯、酉四正時,找一yīn氣重的地方,最好為四高中低。麵北而坐,五心朝天,靜心

絕慮,意守丹田,到一陽初動之時,雙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氣沿督脈上行,任脈下歸丹田。如

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氣歸丹田後,雙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氣行兩掌。雙掌指下垂,掌

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對準氣海穴,右手掌心對準命門穴,真氣隨手式成螺旋狀貫入氣海、

命門兩穴。彙於丹田內。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時間。待此功練有一定功力,能收發自如,有抗寒之功時可

修第二重。

第二重訣曰:極寒午時正,獨坐寒冰床。[**]麵朝北,氣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寒氣螺旋入,

收發當自如。合和彙丹田,落雪雪不化。縮如一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身,九yīn第二重。每rì午時,找

一極寒之地,麵北背南,五心朝天,坐於寒冰床上。今人練習可在冰或雪

上練習,靜心絕慮,啟動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分別成螺旋狀入寒氣,吸一柱

香的時間後,關閉以上兩穴,丹田內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轉,越轉越大,至到隔體三丈遠,收回。如此反複八

十一次,練到雪花落體而不化,放氣時雪花距體三尺不落為功成。

第三重訣曰:法如第二重,yīn陽互相克。意在修罡氣,熱火不侵法。陽中求真yīn,九yīn第三重。每rì子時,找

一極熱之地,坐於火鼎之上。麵北背南,

五心朝天,靜心絕慮,起動丹田寒氣防止熱氣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練寒氣用以抗熱量。此乃“真陽中求

真yīn”。

第四重訣曰:法如第三重,yīn合yīn為生。同為修罡氣,靜流極之法。以yīn練真yīn,九yīn第四重。不拘時間,找

一靜止不動的水池,五心朝天,坐於湖底,靜心絕慮,水位不過脖子,運行丹田真氣用以抗水之壓力,其方法

與第三重相同,待體入水,而衣不濕為成。然後找有流動河水中練,急流下練,而衣不濕為成。到此《九yīn神

功》成。如用掌把真氣放出擊人,就是催心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