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徐老,都不會跟苗老針鋒相對,隻要苗老開始較真,需要肯定退避三舍。就當前苗勝男了解的,小王同誌現在的表現也就是一般般,畢竟華夏能人輩出,以徐甲和苗勝男的身份,見識過太多驚采絕豔之輩。
是不是人才需要時間檢驗,很多少年得誌的人中龍鳳,十年二十年後泯然眾人矣。但是現在是苗老選擇了外孫女婿,她這個當媽媽的都沒有資格反對,隻能是祈禱小王同誌真的足夠優秀吧!
交換信物,今兒會親家算是完美了,唐薇笑眯眯看向端坐的王培學:“培學是哪一年的?”
“我是1960年的!”王培學趕緊回答,“是77年恢複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參加工作已經二十年了,不過始終在黨校工作。看到小哲他們這一代才知道,前二十年真的是荒廢了光陰,做出的貢獻太少了!”
能夠在燕京黨校工作多年,老王不是傻子頂多有點迂,才會讓一直沒有下去的經曆。他很清楚今天對於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隻要三位大佬有一點賞識,他就能走出燕京黨校,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所以他說的非常誠懇,也非常的直接,在座的各位都是人精,自然聽得出來咋回事。做出的貢獻少,是說沒有地方執政經驗,所以給予黨和國家的貢獻少啊!
這樣的表述沒毛病,齊斐點點頭笑道:“父親多次提起過王主任,說培學同誌理論紮實,隻是欠缺了一點實踐經驗。有機會還是下去吧,理論聯係實際才是最重要的,隻有接地氣的理論才是最好的。”
有門兒了!王培學居然有點激動,即便他多年潛心修煉靜氣功夫,還是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此前他多次運動想要走出燕京黨校,因為這幾年黨係幹部的崛起,讓他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就目前而言,黨係幹部還遠遠無法跟團係幹部和世家幹部抗衡,因為黨係幹部絕大多數都是搞理論出身的。嚴重缺乏地方執政經驗,也就造成了多數黨係幹部淪為智囊,卻無法主政一方。
沒有執政經驗誰用你執政一方?這就成了死循環,王培學按捺心中的激動:“非常渴望下去密切聯係群眾,把理論跟改革的實踐相結合,爭取把最優秀的政治理論,推廣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中去。”
和老百姓的會親家不一樣,畢竟雙方都沒有經濟上麵的訴求,也沒有給對方提什麼條件的必要。雙方都不差錢,彼此也都看好家世和孩子,這樣的親家相聚堪稱完美,遠不像老百姓會親家各種條件各種爭。
今晚王哲跟徐曉彤的關係,不過是水到渠成罷了,收獲最大的不是小兩口而是王培學。老王知道自己下地方任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畢竟三位大佬一起運作,他的事情在人家眼中根本不是個事兒。
回到家,唐一笑剛剛把衣服掛在衣帽間,轉回身就對兒子虎視眈眈:“你沒有什麼要跟我解釋的麼?”
就知道老媽還會追究,剛剛把徐曉彤帶回來好了,現在就自己麵對老媽,哲少真的有點忐忑:“媽媽您也知道在嶺南省那段時間,我和思怡姐被隔離在酒店中,當時隻有一樓是觀察樓層。我們被封閉在一個標準間中,當時兒子發高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