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這麼回事,如果小芋村村民不拆遷,產業園不但付出了一個小區,還要承擔村民的諸多義務和責任。可不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麼,如果是這樣的話,小芋村就是一個雞肋,甚至還不如雞肋呢。
幾位女領導不認為,陽廬市市委市政府解決不了的事情,產業園這邊就能夠解決。要知道小芋村的村民,跟其他世代居住在這裏的村民一樣,都是極度的眷戀故土不願意離開,如何讓他們遵從產業園的意願拆遷搬家?
怎麼可能?王哲笑了:“為什麼一定要拆遷?小芋村是我第一次見到原生態水鄉村落,那裏有著最鮮明的水鄉特色,為什麼不能再原生態村落基礎上,搞一個村民參與的文化旅遊項目呢?把整個村子改造成全新的旅遊基地,打造一個市郊的旅遊所在,打造一個全新的美食基地,打造一個完全版的民俗遊基地,我想遠比拆遷更有經濟效益!”
嘶!福智靈、賈思怡和林菱,全都被哲少的想法驚呆了,沒想到他是這樣想的。最理解王哲的還是賈思怡,因為女人是知道中興鎮的呀,知道小男人用兩千萬拋磚引玉,吸引風雅集團一億元資金入駐,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文化古鎮項目。
也正是那個項目如此的優秀,才讓賈書記入得福智靈的法眼,走出了大山走出了黔州省。根據賈思怡的了解,中興鎮的旅遊產業已經開始見到收益了,別忘了那還是在大山深處,是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鎮啊!
但是小芋村不一樣啊,這裏就在省城的郊區,距離市中心隻有不到二十公裏。實際上陽廬市市區邊緣,距離這裏隻有不到五公裏了,小芋村擴張成為城中村隻是時間問題,所以如果在這裏保留一個原生態水鄉人家,絕對是一個美妙至極的創意。
不隻是賈思怡反應過來,福智靈也向王哲豎起大拇指:“不得不說你行!回去弄一個策劃案過來,如果一切如你所料,就把柳鶴鄉交給你,給我打造一個全新的水鄉。”
小芋村隸屬柳鶴鄉,從產業園辦公室主任調任鄉幹部,即便是一把手鄉黨委書記,那也是貶謫啊。但是在王哲這裏卻不一樣,這位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副科級幹部,隻不過享受科級待遇罷了。
如果到柳鶴鄉任職,不隻是補全了他履曆中重要的一個缺口,更是可以發揮所長。可以讓他把自己特色小城鎮項目試點全部付諸實施,王哲笑道:“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麼?董麗君忽然道:“小芋村的拆遷隻是這裏的一個縮影,據我所知湖邊的漁民很抱團,非常排斥外來人戶。山賊水寇跟窮山惡水出刁民說法一脈相承,這裏老百姓一向自給自足,不喜歡被管束緊了,想要在這裏搞建設恐怕真的很難很難!”
這一點賈思怡感觸不深,但是福智靈還是知道一點,畢竟女人在淮陽省工作生活多年。淮陽省土著老百姓的固執超乎想象,他們不喜歡改變和遷居,不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或者說很難接受新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