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愁舞婆娑……”
不開口則罷。
這一開口,那些京劇愛好者集體起立。
鍾良的唱腔,質樸、嫵媚。
但是,質樸之中見俏麗,嫵媚之中見大方。
給人一種和諧酣暢的美感享受。
泰鬥們一邊看著視頻,一邊激動地鼓掌。
尤其是京劇泰鬥們,簡直喜不自勝。
這麼多年了,梨園青黃不接,京劇旦角的後起之秀更是少得可憐。
全靠老中一代撐著,眼看撐不住了,鍾良橫空出世。
叮咚!
梅秋柏的手機響了。
是梨園的前輩發來的微信。
“秋柏,傳承有望,傳承有望啊。”
短短一句話,隔著屏幕,沒有發任何表情。
但是梅秋柏能感受到手機那頭的人,是怎樣激動的心情。
就跟他在現場,第一次聽到鍾良開唱時的感受一樣。
梅秋柏還沒來得及回,信息又來了:
“鍾先生的唱腔平和中正裏,曲高和寡,不溫不火,偏雅,趨於高貴,極具古韻美妙。”
“秋柏,這不正是你們梅派唱腔的特點嗎?”
“你收鍾先生為徒啦?”
嗬嗬,收鍾先生為徒。
那我不得做夢都笑醒啊?
梅秋柏回道:“你能讓鍾先生做我徒弟,我叫你爹。”
泰鬥馬上道:“那你先叫著,成不成另說。”
梅秋柏:“你這……注意點身份啊,您可是前輩。”
對方立刻回:“這不衝突。那鍾先生的唱腔總該是傳承於你吧?要不然,他能把梅派嗓音高寬清亮,圓潤甜脆,音色純淨飽滿的特點展現得那麼好?”
“說句得罪的話,就連你這個正統的梅派傳人,都沒鍾先生的唱腔優秀。”
梅秋柏發出一個苦惱的表情包,隨後寫道:“對外我吹牛說教過鍾先生,其實根本沒教過,這也正是我奇怪的地方,完全弄不明白他跟誰學的唱腔。我一直懷疑鍾先生的背後有位老先生教他,而且是那種花臉青衣具通的人物。”
這一段話發出去,差不多有五分鍾,對麵一句話沒說。
估計,對方看到他的話,也處在極度震驚當中吧。
良久,對方才回:“萬一,沒有你說的老先生,是鍾先生自己學的呢?”
怎麼可能?
自學最多隻能學皮毛,能學到精髓?
梅秋柏是不信的,他更傾向於鍾良的背後有人。
否則,那也太天才了。
但是,他又不敢百分百肯定。
於是看著對方的話,陷入了沉默當中。
各大視頻播放平台。
鍾良和金年山的節目已經接近尾聲。
所有人看到金年山坐於木椅上,腦袋微垂。
此時字幕顯示,金年山在這個時間點,已經走了,後麵所有的花臉唱段,都是由鍾良一人分飾兩角演完的。
對於這段字幕,牛閔說要加的時候,鍾良其實是不同意的。
但是牛閔說,如果不加,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畢竟外界傳的消息,就是金年山是在表演的時候走的。
加上,是對逝去的人的尊重,也是對生人的尊重。
鍾良一聽有道理,於是便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