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大獎,人氣獎被鍾良收入囊中。
這個消息跟長了翅膀一樣,很快飛回國內。
傳播速度之快,甚至比那記者發的‘鍾良叛國’的文章還快了幾分。
一下子就把之前的負麵輿論給衝淡了。
微博、頭條等網絡直播平台,熱議的都是鍾良獲獎的事。
完全把‘鍾良叛國’相關的新聞給掩蓋下去。
要是不注意,甚至都以為這種負麵新聞從來沒出現過。
傑哥看了一眼微博之後,總算明白了鍾良為什麼那麼淡定了。
這些負麵隻是小菜一碟,隻要鍾良獲獎,什麼負麵都會被衝散的,完全不需要傑哥在網上做任何解釋。
因為涼粉會在此時被喜悅衝昏,關注的都是鍾良獲獎的消息,沒人再去關注負麵。
搞不好那個記者也明白,這篇文章對鍾良造成不了多大影響,所以趕在頒獎禮正在進行,還沒有進入正式頒獎的時候把那篇文章發出來。
如果是頒獎典禮結束之後,那篇文章才發出來,根本不會有人關注,因為到那個時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鍾良獲獎的事情上。
不過對方也不在乎,短短半個小時不到,就收獲了10萬+的流量,這篇文章已經超值了。
如果換個明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是絕對不可能達到10萬+流量的。
並且還不用擔任何風險,畢竟那記者是寒國人,鍾良要找他麻煩,會很麻煩。
最起碼此時此刻,那記者是這樣認為的。
【鍾良榮獲金唱片大賞人氣獎】
【在金唱片大賞首位獲獎的明星竟是他】
【鍾良:龍國的驕傲】
……
鋪天蓋地的娛樂新聞,都是與鍾良獲獎相關。
甚至連那些跟鍾良無關的金唱片大賞的舊新聞,在此時被關鍵詞給帶出來,導致一些看入迷的網友,到最後才發現不知不覺間看了部分舊新聞。
這就是鍾良的人氣,連舊新聞都能夠盤活。
除了國內的新聞,連寒國那邊發新聞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迅速。
寒國人最信賴的媒體KBS、寒國日報、京鄉新聞……等等寒國人氣媒體,幾乎在鍾良獲獎的十分鍾內,就進行了報道。
雖然隻是娛樂板塊,與正規的新聞沒辦法比,但是也是占據了娛樂板塊的頭版頭條。
點進去,入眼就是鍾良戴著墨鏡跳騎馬舞的經典動作。
不過有細心的龍國網友發現,這些寒國媒體發的娛樂新聞,不論是標題還是內容,絕口不提鍾良龍國人的身份,不知道是商量好的,還是默契使然。
但不管怎麼說,這已經是很大的牌麵了。
之後,隨著頒獎典禮的持續進行。
不論是國內媒體還是寒國媒體,全都發現草率了,報道的速度太快,搞得好像鍾良隻獲得了一個獎項似的。
實際上,從人氣獎開始,鍾良就一直上台沒有停過。
頒獎典禮現場一直播放《江南style》的副歌也沒停過。
鍾良第二次上台領獎,是音源大賞,就跟年度最佳歌曲的意思差不多。
“音源大賞獲獎的是:鍾良!”
然後,第三次。
“……獲獎的是:鍾良!”
第四次。
“獲獎的是:鍾良!”
第五次。
“鍾良!”
……
獲獎感言也在逐步變化。
就跟人反複說一句話,重複到後麵完全不知道應該說什麼了。
“嗯,謝謝,謝謝金唱片,謝謝我的粉絲,謝謝你們。很開心,額……記得看我的電影。謝謝!”
“嗯,謝謝,謝謝金唱片,謝謝我的粉絲,謝謝你們……記得看我的電影。謝謝!”
……
……
第N次。
“嗯,謝謝,謝謝我自己……不是,謝謝你們……嗯,看電影!”
涼粉、寒國的粉絲,人都傻了。
領獎領到說感言都詞窮了,而且越來越短,越來越敷衍。
整個過程就是,鍾良不斷上台領獎,回去坐下,上台領獎,回去坐下,上台,回去……如此反複,就仿佛偌大的金唱片大賞,就是為鍾良一個人辦的。
也難怪,主辦方一定要等鍾良,一定要把他請到現場。
否則這麼多獎項,每次念到鍾良的名字,他都沒有上台,或者隨便找個人代領,粉絲怎麼想?觀眾怎麼想?主辦方豈不會很尷尬?
當這又好笑,又令人無比自豪的一幕,以新聞視頻的形式快速傳回到國內。
國內的明星看過之後,流下了感同身受又幸災樂禍的眼淚。
“哈哈哈,棒子也感受到了吧,也感受到鍾良的壓力了吧?”
“笑死我了,這群寒國人竟然敢評鍾良的歌曲,那不是自取其辱嗎。”
“跟在國內差不多,鍾良一旦開始領獎,根本停不下來。”
“寒流明星也享受一下被鍾良支配的恐懼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