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會做這麼多這些東西,除了因為和少年們的朋友關係而不在意有所付出,也有為了提升自己的感觸的想法。
而小南的忙活,直到這一年的星光女王杯結束為止。在星光女王杯的時候,她也是作為學院方老師的這一立場而在幕後努力著的。
這數月以來,她的選擇,可以說讓所有人都看不懂——你說這最有前途的年輕歌手怎麼就跑去玩幕後了呢?要知道隔壁那國家的情境可以說“是個幕後就想走到前台”的啊。
甚至不惜接二連三的玩起了好故事。
當然這還不算可笑的。可笑的是,這些玩好故事的通常都隻能在舞台上證明自己果然還隻能是當一個幕後。
扯遠了。
總而言之,因為那讓所有人看不懂的行動。所以無論是網絡還是正統的娛樂媒體,都發出了各種奇怪的聲音。這也逼的小南不得不出麵,聲明她並沒有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
然後,緊接著,小南發出了第二個聲明——她將去學習“島唄”。而這段時間內,她的作品都會與此相關。並且暫時停止演唱會。
這條聲明雖然也引起了不小的“躁動”,但倒也還好。畢竟小南當年也有去學習演歌,並且拿下了年輕演歌歌手比賽的冠軍(雖然,是因為硬唱功碾壓的緣故。而演歌的專業方麵隻能說差強人意)。
但是和當年學習演歌的時候卻又有所不同。因為當年學習演歌的時候,小南明說了,就是去學習一點基礎。也沒打算暫且性的完全脫離通俗與流行。而且最關鍵的是,演歌什麼的,至少在日本的全國各地還是都有一定牌麵的。
至少,隻要在演歌界不是三流人物,就一定是能吃的好飯的。
但是島唄可就不好說了。學島唄的人不算少,但混出來的卻真是不多——這本身就很能說明一些東西。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本來這應該就隻能算是“地方民謠”。
島唄起源於鹿兒島地區的傳統民謠,代表作品是《小原祭》。後來傳至鹿兒島南部的奄美和衝繩,漸漸成為日本南九州民謠和衝繩民謠的統稱。作為現代,專指鹿兒島和奄美群島的民謠。小南要學的就是這個。至於更傳統的東西,那就隻能讓專業人士去傳承了。
那為什麼小南要去學這個呢?
因為它和通俗唱法之間的距離,其實相比演歌或許會更近一些。也就是說,能夠豐富小南的“武器庫”。
打個比方。你們覺得現實的中國,是“民歌”距離時下百姓更近一些,還是“民謠”呢?掌握多一項的技能,無論是對於她本人(硬實力),還是演藝事業,其實都是大有裨益的。
而且實際上,在偶像文化來臨之前的時代。島唄在日本音樂界的市場還是有的。隻不過,隨著偶像文化的井噴、偶像戰國時代的到來,許多流派的音樂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
雖然說一流的歌手還是一流。哪怕隻是一流末尾,也依舊是一流。該有的牌麵是不會動搖的——畢竟人家實力擺在那裏。人們隻要有想聽好歌的需求,就依然會去追求她們。
但,流派中二三流的歌手就苦痛許多了——被衝擊的最狠的就是這一檔次的人。
就這樣,小南專程跑到了群島之上,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學習。
當她回到東京的時候,那已然是新一年的“紅白歌和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