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寧隨即又視察了晉縣的城牆進度,城牆已初具雛形,事實上,城牆的基礎在去年已經完成,大量的城磚都燒製備好,連填城牆中空的泥土都已準備就緒。
所以當批文用鴿信傳來後,晉縣便立刻動工,修砌得十分迅速,短短一個半月,工程量已經完成近一半,再過兩個月城牆就能建成。
範寧在晉縣呆的時間不長,次日一早,他便啟程返回漢縣,州衙和他的家在前年夏末便搬到漢縣,整個鯤州的重心都在向漢縣傾斜,尤其宋軍在兩年前奪取了秋田城內,秋田成了船隊重要的補給站和中轉地,除了和平安京的貿易船外,基本上往來船隊都是在日本國的北麵航行,鯤北灣和漢縣的地位優勢便顯露出來。
範寧帶著十餘名騎兵沿著平坦的官道疾奔南下,這條官道是去年秋天修成,從漢縣出發,中途分叉,一條通往群牧司,一條通往晉縣,這條官道從高空看,外形就像一個大寫的‘Y’字母,這條官道到晉要走兩百裏,一條走不完,中途分叉處便有了一座小鎮。
不過這座小鎮並非是因為修官道而出現,它是因為一座巨大的銀礦,這座銀礦便是鯤州最大的芒川銀礦,芒川便是鯤族語中‘銀子’的意思,這座銀礦儲量巨大,礦石的含銀量很高,開采和煉製都很容易,煉成的粗銀直接走內河水路前往漢縣。
銀礦東麵就是鯤州的最高處,是一座火山,無數溪流彙聚成一條小河,蜿蜒南下,在漢縣北麵注入鯤北灣,這條小河取名赤龍川。
距離銀礦不到五裏便有一座小鎮,主要是煉銀工匠和他們家眷形成的鎮子,一萬名日本勞工在銀礦上勞作。
粗銀產量已從最初的八十萬兩提升到今年的三百二十萬兩,月產粗銀二十六萬兩,這是必需的產量,否則一萬勞工一個月的工錢就是一萬五千貫錢,成本不低,必須有足夠的白銀產量才能盈利。
黃昏時分,範寧一行抵達了芒川鎮,芒川鎮原本是一座小鎮,自從官道修通後,往來人流多了,商業也慢慢興盛起來,鎮上客棧、酒樓、妓館、雜貨鋪,糧油鋪、估衣鋪等等商鋪共有三十幾家。
這裏除了工匠外,還一座五百士兵的軍營,負責維護礦山秩序,這是官礦,自然也有官府,由去年才成立的鯤州礦監司負責管理。
鯤州礦監司是繼官府、經略府、群牧司後第四個獨立官方機構,掌管鯤州所有礦產,負責官方采礦不用說,還對鯤州五家私人礦田征稅,朝廷對私人開采的金銀銅礦向來是征重稅,不僅煉成的金銀銅錠要低價賣給朝廷,每年還要征一筆巨大的管理費。
鯤州略有不同,五家都是權貴,他們經營的錢鋪都有兌換金銀的權力,礦監司便沒有強行收購他們的黃金,而是核定產量,每年征收他們產金量一半。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礦監司前來核定產量時,五大私人礦都在已經淘過河床中進行淘金,產量自然下降一半,最終征收的礦稅隻有他們真實淘金量的兩成左右,可就算是這樣,各家礦田還是心痛不已。
小鎮上有官驛,範寧在官驛住下,又讓士兵們去吃飯,他自己來到位於隔壁的赤龍川客棧,他問掌櫃道:“範明仁在不在?”
昨天範寧派人去通知明仁和明禮來晉縣,結果得知明仁去了礦監司,明禮實在走不開,今天他來到芒川鎮,便來打聽明仁的消息。
掌櫃笑道:“他在,剛剛才回來,我去叫他!”
掌櫃跑去喊人,不多時,明仁懶洋洋地走了出來,看見是範寧,他笑道:“阿寧,你怎麼在這裏?”
“我從晉縣回來,聽明仁說你在芒川,怎麼,你居然跑來芒川鬼混?”
“扯蛋!”
明仁撇撇嘴,“我要找女人,去晉縣就是了,犯得著跑這裏來?這裏的日本女人都老貨,我才看不上!”
“說實話了吧!不是你不想來,而是你看不上。”
“就算是吧!不過我這次是來礦監司辦事,真他娘的黑,咱們吃飯去,一邊吃飯一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