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手術有風險(1 / 2)

雖然覺得老人難伺候,不過江坤和劉春田兩位主任還是能夠理解的。因為這種事他們見多了。

明明病情很重,可就是不願意做手術,為什麼?因為擔心手術風險!

手術前醫生都要跟患者交代清楚可能發生的手術風險,比如術中手術效果不理想,麻醉意外,出血,神經損傷,術後感染,關節功能障礙等等問題......

一般人一聽做個手術這麼多風險,早就嚇個半死了,誰還敢做這個手術?就比如麻醉意外吧,搞不好都要死人的!

術後感染,又要抗感染,又要每天換藥,痛苦的要死。

更重要的是,醫生不敢保證治療效果,我花那麼多錢,遭那麼多罪,效果好壞醫生還不負責,誰願意輕易做這個手術?

這樣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做個手術麻煩事真的很多,風險高,效果不肯定,出事了醫生又不願意負責,因為術前已經跟你交代過風險了。

可是站在醫生的角度,他們也不願意這樣,他們這麼做,完全是為了保護自己。

雖然術中他們會盡力做好手術,但是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出問題還好,一旦出問題,那就會很麻煩。

術前交代了風險,還有話可談,可如果不交代清楚,一旦出事,醫生要承擔很多責任,賠錢還是小事,被捅被殺的事情沒少被報道過。

這也出現了不少大醫院在做手術之前醫生都會跟患者交代手術風險,甚至要錄像的情況。

這樣一來,患者有患者的擔憂和不滿,醫生有醫生的苦衷和無奈。加上一些媒體的刻意甚至是片麵有失公正的報道,讓醫患矛盾更加激化。

手術做好了,覺得是術前給醫生紅包給的好,給的及時,手術沒做好,覺得是醫生嫌錢少了,或者覺得醫生太黑,明明收錢了還不好好辦事。

殊不知,最關心手術效果的,其實是醫生,他們想要將手術做好,不隻是為了揚名立萬,更因為他們不想惹那麼多麻煩,讓患者順順利利出院,大家都好。

當然,各行各業都有敗類,一些被錢蒙蔽雙眼的蛀蟲單純為了賺錢,不用手術的非要給人手術,不給紅包不給手術等等情況也確實存在,可這種事畢竟是少數,不要忘了一個國家多少億人!

而且也不要忘了,哪行哪業沒有幾個敗類?可為什麼偏偏醫生的問題會被放大?一位知名主持人的話可能會解釋這些。

患者之所以會對醫生不滿,醫患關係之所以會緊張,是因為醫療這個行業和他們密切相關,君不見,民意調查的時候,最不受待見的單位都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那些受好評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部門,畢竟八竿子打不著,給個好評也無所謂。

而且自古以來,隻有兩個職業用德字來後綴,一個是醫德,另外一個是師德,老師教書育人,醫生治病救人,兩者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很重要,這也造成了現在的情況,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

不過這一切究竟是因為什麼?不得不說,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