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無根之國(1 / 1)

是書籍引發書籍。book.ruokan.com若看小說網我記得第一次閱讀《騎著鐵公雞坐火車穿越中國》時的快樂,保羅克魯在中國的火車上度過了一年之久,從廣州到哈爾濱,從上海到新疆……他觀察、呼吸、品嚐、發呆、焦躁,偶爾嚐試交談。

他寫作的那個中國,我是如此熟悉,以至於閉上眼睛,就能聞到夜晚馬路旁排檔上烤肉的香氣,看到那些無所適從、有時又安然自得的眼神,那些既不傳統又不現代的愚蠢的建築和那特別的人際關係一旦提到了共同的朋友,陌生人之間的冰冷突然轉向極度的熱忱。但我從未嚐試過去寫這活生生的現實。

收錄在這本書裏的篇章,大多完成於過去的三年中。它們是雄心和能力之間失衡的產物。每一章,我原本都想作為一本書來完成。2007年夏天從愛輝到騰衝的旅行,原本期望寫成一本保羅克魯式的遊記,卻在途中失去耐心,40天之後就草草收場,甚至結尾都沒有稍微仔細地描述騰衝著名的溫泉大滾鍋,它也是徐霞客驚人的旅行的最後一站。我更曾想完成一次對台灣曆史的壓縮式的詮釋,所以在9天的旅行劄記中,卻想塞下一個世紀的中國悲喜劇,它顯得煩冗。

耐心與觀察能力的雙重不足,讓我經常選擇用曆史背景來填充現實描述的不足。其中一些旅行,像是一次次長途閱讀體驗,我頭靠在長途大巴的玻璃窗上,翻閱一個世紀前的人們對此地的描述與想象。很多時刻,我也忍不住再度評論起來,丟掉了記錄時該恪守的耐心。

這本書在形態上或許雜糅,遊記、人物、評論,都混合其中,但是其主題卻仍舊算得上清晰。它試圖展現的是當代中國社會的深刻的斷裂感。

人們習慣性地誇耀中國曆史的漫長和延續性,卻經常發現她的四周都是“嶄新”的。人們很難看到一幢超過100年的建築,而對20年前的事都記憶不清。生活其中的人們,像是無根之萍,他們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卻也蘊涵著無盡的能量他們無法從傳統中獲取價值和意義,卻也享有了沒有曆史束縛所帶來的無邊界的自由。

感謝我的朋友吳曉波和於威,是他們最初催促我把這些篇章串聯在一起。也感謝編輯陸斌和王留全,他們容忍我的拖遝。我的朋友高遠提供了書封上絕大部分照片,他的鏡頭經常比我的文字更有說服力。

許知遠2009年10月15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