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婆婆想了一會兒, 她老漢兒子都在家, 這個年輕人也不像壞人,但自己不過是出門買東西,直接把人家的手藝弄回去了算怎麼回事兒?她連連推托了,隻要寧淮賣給她一些, 但寧淮堅持不做,許婆婆擔憂媳婦身體,最後還是應下了。不過她向寧淮保證, 這手藝一定不傳出去。

“不過是些技巧, 婆婆您看我也不缺什麼,倒是想請您幫個。”寧淮拿了酵母粉,就和許婆婆一起往她家走。

許婆婆到底是沒經受住寧淮笑眯眯的誘惑, 聽到寧淮隻是要去鄉下租用幾畝地, 雇工幫著種些糧食, 也就一口應答了下來。

寧淮去許家,受到了一家人的熱情歡迎,他和許婆婆做發糕, 許家的兒子和當家的就在外麵等著。這年頭有糖吃就不錯了,男人們也不會挑剔, 即使雲州港周圍的人家都過的不錯, 許婆婆放糖時, 抖了又抖,最後揉進盆裏的,隻有寧淮口中一勺的四分之一。

掌握了方法, 許婆婆第二次和第三次蒸出來的發糕就比寧淮的還好看了,許婆婆放了一些家中存起來的紅棗,做出幾塊專門供給兒媳婦的紅棗發糕,至於幾個老爺們,隻能吃白糕。不過因為有淡淡的甜味,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

寧淮留下用剩的酵母粉,農家發麵用的是米曲,或者老麵,發出來的口感肯定和酵母有區別。不過寧淮一說酵母是他家老太爺的私藏,許婆婆就把酵母好好收起來,不打算用了。弄的寧淮哭笑不得。

許婆婆他們吃過發糕,自然知道這樣的曲子有多珍貴,那樣蓬鬆柔軟的連沒牙齒的老人都能咀嚼的發糕,吃著就讓人高興。

寧淮請許家人幫忙,在熟識的莊稼人中,幫他打聽一下,留出一小塊田地來,幫他種一下新米。許老爹看了寧淮的種子後,連連稱讚,總共一百粒米也要不了多大的地方,雖然如今大部分田地都被利用上了,但寧淮說這種子能種,也就不必留到明年去了。

許老爹上心,很快就幫寧淮找了一片地方,不算最好的稻田,卻是閑置的稻田中最好的,地段也好,背靠山,前靠路,還有人幫著打理。

在許老爹的見證下,寧淮和種地的大哥簽了契約,從下種到成熟,給了勞務費三兩,租地費二兩。這大哥快樂瘋了,連連留寧淮吃飯。

寧淮推拒了,又和許老爹打聽了荒廢的大麵積沙田的事,讓老爹幫著留意著,回來時碰到農人趕鴨,買了三隻。一路就在牛車上搖搖晃晃,從刀嶺村回了盛羅縣。

回家吃了晚飯,寧淮用裝修剩下的木材給鴨子搭了窩,留下兩隻,殺了一隻。燙毛後,拾掇幹淨,放到廚房,又去倉庫找做鹵水的材料。

要做出好味道的鹵水,不僅需要香料,還需要藥材。

與其說寧淮是個廚師,他更想當個美食家。但是在大熙,要想當美食家,還得自己動手。這也是他為什麼賣火鍋方子,又免費教人做發糕的原因。

要是許婆婆做發糕生意,他早上不想做飯時,不就能偷懶了嗎?

鹵水一熬就熬到半夜,快九點時,寧淮終於想起要關心一下鄰居,把整個院子的氣味屏蔽打開了。要不然,這一巷子的人,半夜都要睡不著了。

鄰居:你終於想起來了啊!

寧淮睡的好啊,晚上做夢還夢見自己啃鴨脖了。

睡到自然醒,回籠了昨天剩在廚房的發糕吃,就卷起袖子鹵鴨子了。

穿越前,寧淮就是個路邊攤手藝,穿越後,跟著老太爺學了這麼久,好歹能做個家常菜飯店主廚。寧淮被老太爺稱讚的不是他的廚藝,而是他的腦袋,別人都隻會照本宣科,寧淮卻會開發新菜。

寧淮在寧家酒樓開發的四五個新菜,無疑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甚至得到了看寧家祖傳菜譜的權利。不過看完寧淮就囧了,都快褪色的紙張,還有東缺西缺的語句,就剩下隻能瞻仰的作用了。

所以,寧淮挺懷戀他在後廚指揮別人做菜時的日子,坐等吃菜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