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去一下鎮上的沈記與火鍋店看一下情況,田間地頭看一下秋種後是否發芽的麥子,還有將那從菜地裏頭收回來的蘿卜、白菜、紅薯等歸攏到地窖裏頭。
除此以外的,還要做幾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其中一件是曬紅薯幹。
紅薯不易儲存,尤其是對於這個地方來說,冬日漫長,且十分寒冷,即便是放到地窖之中,在三九寒冬之時也難免會出現凍壞不能吃的情況,尤其是到了春天的,地窖裏頭暖和,加上濕氣又重,這紅薯便會會發了芽,根本不能再吃。
而想在冬日裏,甚至第二年的春天、初夏之時也吃上這甘甜軟糯的紅薯,就得將這紅薯曬幹成紅薯幹。
紅薯幹充分幹燥,沒有水分,自然就能儲藏時間比較長,安全的過了冬去,甚至途中如果想吃紅薯麵了,也能將這紅薯幹磨成麵來,十分方便。
而且,雖說現在風調雨順的,地裏頭收成是不錯的,但誰也不知道哪天災害就會到來,地裏會不會顆粒無收,所以很多人還是節省些過,能吃粗糧,不吃細麵,而這紅薯產量高,這邊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沙土地,這紅薯自然也就越發長得好,結得多,長得甜。
紅薯收的多,自然也就想辦法放,所以這紅薯幹自然是首選的方法,也因此這個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曬紅薯幹。
紅薯洗淨去皮,切成薄厚適宜的片,直接擱在太陽底下曬就好,直到曬的那紅薯片徹底幹燥,甚至有些微的卷曲,一掰就發出清脆的“哢嚓”聲,這紅薯幹也就曬好了。
而在曬紅薯幹的時候,沈香苗也沒閑著,在那開始做起了吃食來。
煎紅薯片,直接將那切好的紅薯片,擱在油鍋中,小火煎熟,大火煎焦,吃起來是外焦裏嫩,軟糯香甜,濃香無比,尤其是紅薯與油脂結合之後,有種獨有的濃香之感,吃起來是十分解饞,格外好吃。
拔絲紅薯,去了皮的紅薯切成滾刀塊狀,炸成七成熟表麵金黃,鍋中放水熬白砂糖,小火慢熬,直到那糖變成微黃色,十分粘稠之時,放入紅薯翻炒均勻,裝盤撒上一層細細的白芝麻就好。
夾起一塊紅薯,能看到那糖因為過於粘稠,不能扯斷,拉起了長長的細絲,也應了這拔絲紅薯的名,而咬上一口,先是滿口的濃濃甘甜,接著是那紅薯酥脆的外皮,最後是那軟糯可口的紅薯,三種感覺完全融合到一起,簡直是絕佳的享受。
而最受大家,尤其是深受鐵蛋和章弘鈺歡迎的,當屬那又圓又可愛,好看又好吃,更是十分方便帶著去學堂的紅薯丸子了。
蒸熟的紅薯,將盤中殘餘的水控幹淨,加了白糖壓成碎碎的紅薯泥,和那糯米粉攪拌均勻,像和麵一樣的和成麵團,再分別搓成小小的,如杏大小的圓球,放在糯米粉裏頭滾一滾之後,放到油鍋中炸至表皮金黃,丸子漂浮起來就好。
炸出來的紅薯丸子,色澤是偏褐色的那種黃,因為加了糯米粉的緣故,炸出來的紅薯丸子外皮酥脆無比,內裏卻是軟糯Q彈,而且因為加了白砂糖的緣故,將這紅薯顯得越發的甘甜,簡直是一道十分美味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