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侍郎以為此時該如何?”秦銘晟見盧少業似乎胸有成竹的模樣,越發的來了興致。
“此時不妨向突夏國傳話,同意和談。”盧少業答道。
秦銘晟的眉頭,頓時擰了起來。
而方才沉默的其他臣子,也是一片嘩然。
其中一位更是十分不滿的道:“盧侍郎,突夏國提出條件極為苛刻,難不成咱們都要一一答應了不成?”
“正是,突夏國狼子野心,若是和談,必定讓對方以為我大秦無能,豈非讓人恥笑?其餘諸國如何看待我大秦,豈非都敢來咬上一口肥肉?”
“盧侍郎此言甚為不妥,堅決不能與突夏國和談。”
“是,盧侍郎平日隻懂斷案,想必也是不懂邊事,此事著實是不太妥當,皇上萬萬不可聽了盧侍郎所言。”
“皇上萬萬不可……”
秦銘晟一向寵信盧少業,對盧少業所提出來的言論,幾乎無一不信,無一不聽的,群臣十分害怕盧少業此次提出來的不妥當言論,也被秦銘晟所采納。
就在群臣為此爭論不休,七嘴八舌幾乎都指責盧少業的不妥當時,秦銘晟頓時拍了一下桌子。
“咚”的一聲,嚇得群臣頓時噤聲,不敢再出聲,甚至低下頭來,不敢去瞧秦銘晟。
“你們。”秦銘晟抬手:“且聽盧侍郎把話說完。”
“是。”群臣皆是應了一聲,一邊斜眼去撇盧少業。
有不解,有嘲諷,有不滿,還有嗤笑……
但無論是什麼態度,此時對盧少業到是也都頗為好奇,想知曉盧少業究竟為何要提出和談的說法來,於是在各種複雜的目光中,更多的是好奇與詢問。
就在眾人注目之下,盧少業朗聲開口道:“是,和談,這件事情可以即刻通知突夏國,表示我大秦願意和談。”
“且兩國和談必定是十分隆重之事,需要謹慎對待,邊關戰亂,不毛之地,且將領更是凡事不能做主,如何能夠完成此等大事,因此需要突夏國派了使臣,前來京都,與皇上見麵,再與朝中重臣和談為好。”
“以此,彰顯我大秦國待客之道,也顯示我大秦對此次事情的重視,而如此一來,和談期間,對方自然可以鬆懈戒備,而我大秦國也是可以趁機能夠調兵遣將,屆時不妨再給突夏國一個突然襲擊。”
“所謂兵不厭詐,突夏國既是可以如此陰險狡詐,我們自然也得禮尚往來才好。”盧少業道。
“盧侍郎所言極是。”秦銘晟點頭:“如此到是不失是一個計謀。”
說罷抬眼睨了群臣一眼:“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方才還在吵吵嚷嚷的諸位大臣,現下聽完盧少業所言,頓時都恍然大悟,紛紛點頭:“盧侍郎此計甚好。”
“突夏國蠻夷之國,是得好好給個教訓才好,如此也算是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是,不失是一個好計謀。”
而眾人吹捧之餘,卻也有人甚有疑慮:“雖說此計甚好,但京都距離突夏國,千裏迢迢,隻怕突夏國不會答應讓使臣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