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表演(1 / 2)

長長的軌道,六米長的搖臂上吊著一部電影攝影機,隨著工作人員的打板,穿著紅色花棉襖跟肥大棉褲的章紫怡從左跑到右,時不時的回頭,然後順著路跑遠。

這是章紫怡第一個鏡頭,也是開機之後第一個。

大導演的戲很難拍,這是行業內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大約就是因為要求高,必須發揮極高的水準才能過關,開拍的第一天,章紫怡就遇到了難題。

作為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絕對的女主角,如果章紫怡發揮不好,就會嚴重影響拍攝進度,所以隻能一遍遍的磨。

老謀子對章紫怡的要求一開始就非常高,一場招娣見到駱長餘之後奔跑的戲,整整磨了一個小時,拍了十幾遍才過關。

電影的拍攝鏡頭不是按照劇本劇情發展來拍的,而是先分解成片段,再分解成鏡頭,通過場景綜合考慮,然後組成了分鏡頭腳本。

分鏡是在文字腳本的基礎上,導演按照自己的總體構思,將故事情節內容以鏡頭為基本單位,劃分出不同的景別、角度、聲畫形式、鏡頭關係等,等於是未來影片視覺形象的文字工作本。

分鏡可以說它是影片的拍攝計劃和藍圖。

一個鏡頭拍攝完,已經把章紫怡跑得氣喘籲籲,折磨得不輕,主要是走路的方式,走位,對鏡頭的敏感度這些方麵要求很高,偏了慢了近了遠了都不行,這點不單單是考驗她的表演功底,也在考驗她的天賦。

像因為馬爾泰若曦一角大紅大紫的劉師詩就說過,她一開始拍戲根本就不會找鏡頭,還是到了13年才學會,可想而知這個難度。

拍攝的一整天都沒有周白的戲,老謀子第一天的拍攝基本都是在磨練章紫怡的鏡頭感,具體過了多少還不一定,說不得還要補拍。

沒有戲不代表周白沒有事情做,在片場仔細的觀察電影拍攝是他的主要工作,次要工作則是給工作人員幫忙搭把手,空餘的時間就找李老太太聊聊天,請教一下電影問題。

《我的父親母親》的故事大概是20紀五十年代,一個家住縣城的青年駱長餘,自願到三合屯當老師,結識了屯裏的姑娘田招娣。兩個人發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那場愛情感人至深。就在那一年,駱長餘被錯劃右派,招娣一直在默默等待。幾年後,駱長餘結束“改造”,重回三合屯,與招娣結了婚,並且生下了兒子駱玉生。

周白的戲很零散,他第一次拍攝的時候,已經是三天之後,拍攝的是他坐著牛車進三合屯的戲,這是他第一個鏡頭,遠景。

拉車的馬高大健壯,油亮的皮毛在陽光下閃著柔光,看去充滿活力,周白就坐在馬車上。

周白穿著一件中山裝製服,衣兜裏別著鋼筆,隻是頭型“慘”了點兒,腦袋四周都剃得光光的,隻在腦瓜兒頂上留了一層頭發,三七分,氣質再好怎麼看都有點兒愣頭愣腦,而這正是當年最為時興的發型。

車上還有另外兩個人。一個是趕車的車把式,一個是前來接他的村長,不是專業演員,而是當地的村民,劇組在壩上草原拍攝,群眾演員也在這裏挑選。

長鏡頭,還是很遠的那種,周白他們的聲音也不會錄進來,畢竟攝影機在上百米之外,周白特自然的坐在上麵,跟趕車還有飾演村長的老鄉聊著天。

“老鄉,第一次表演會緊張不?”帶著冀地口音,周白問。

“還行,導演說了,額們平時趕車什麼樣現在就怎麼樣就行了,娃兒恁是額們這裏人?”趕車的說道,趕個馬車對他們而言那是家常便飯,不算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