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電影節,都有諸多的報紙雜誌針對電影節開出專欄或者特刊,既是迎合了觀眾的需求,也作為影評人對電影節中參選電影評價的主要依據,所謂的專業口碑,就是看這些媒體的評價。
今年的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被德國雜誌《前柏林人》稱為“柏林的嚴冬花季”:“公共汽車司機微笑著執掌方向盤,波茨坦廣場閑聊的懶人被嚼著香腸麵包行色匆忙的記者擠到一邊,天堂般的心悸閃耀著降落到紅地毯。”
這是好話,作為德國本土的雜誌,《前柏林人》當然要為自己家的電影節搖旗呐喊,用一種文縐縐式的語言來評價就是最好的手法,既有逼格,又抬升了電影節的評價。
當然如果按照去年競賽單元評委肯尼斯.圖蘭也就是這位《洛杉磯時報》影評家的說法,冬季讓柏林電影節並不輕鬆,一個是柏林電影節拿不到未在美國發行的好萊塢電影,同時柏林的寒冷攔住了許多美國影評人,畢竟他們不想受凍。
美國大爺當然有他們美國式的自大,全世界的電影工業中心就在好萊塢這是誰都無法質疑的,以前歐洲這邊的電影人還能以各種先進的電影手法,以各種深邃的思想來自我標榜,但隨著文藝浪潮的消長,現在也不太好意思瞧不起好萊塢了。
柏林對好萊塢大開方便之門這是前所未見的,也難怪美國的《綜藝》雜誌不無得意地說,因經濟不景氣而財源見緊的柏林電影節,要用好萊塢明星和美國電影聲勢浩大的到場來維持人氣。
這也怪不得柏林,一個是財政的壓力,一個是確實今年歐洲這一塊的電影質量不太行,科斯裏克又不想繼續老主席德哈德的路子,亞洲電影在歐洲這邊已經有二十年時間,他必須要做出改變。
對於這一屆柏林電影節許多歐洲媒體是又失望又無奈,電影始終要以質量說話,自己人不給力那也怪不得別人,就連張一謀都轉去拍商業片了,對抗好萊塢那隻能是一個夢想罷了。
當《無痛失戀》公映之後,歐洲的媒體就像是找到了一個感情的宣泄口,尼瑪這一回總算是有收獲了,起碼不用無奈的寫著讚美好萊塢的話,畢竟人家又不買賬。
“本屆柏林電影節最大驚喜,《無痛失戀》征服觀眾!”《法蘭克福彙報》以一種天亮了的口吻,狠狠的把周白的《無痛失戀》讚美了一番。
“本以為這一屆柏林電影節要在無節製的娛樂喧囂、凶殺中的罪惡感、謊言欺騙、激烈的動作中以吵鬧又無聊方式落幕,但周白鞏莉主演的《無痛失戀》挽救了它,終於讓寒冷的柏林出現了活力,這是本屆柏林電影節最大驚喜。”
“本屆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誕生,中國《無痛失戀》讓人驚喜!”《柏林每日鏡報》對《無痛失戀》也是讚不絕口,直接把這一屆電影節最佳電影的頭銜給了它,在他們的報道中對周白跟鞏莉更是說盡了好話,讚美他們為觀眾奉獻了極其優秀的專業級表演。
周白看到這個報道的時候也是吃驚不小,他料想到《無痛失戀》的專業口碑會很不錯,但是沒想到這些媒體這麼給力,吹起來簡直讓人臉紅。
“要是老師看到這個報道怕是不知道心裏麵有什麼滋味,《柏林每日鏡報》9號的時候還說他從製造麻煩的人物變成權力的衛道士,現在轉頭就對我們電影給予這麼高的評價,這些人的口味真是讓人捉摸不定。”周白感歎的說道,讓坐在他身邊的爾咚升跟範兵冰等人樂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