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的錄製棚很小,大約隻有四十來平方米,聽竇聞濤說,這還是他們台好幾個節目共用的,在香江那邊更小,隻有二十來平方,幾十個節目一起共用,對比《嚕豫有約》的話,那就很寒酸了,《嚕豫有約》可是有專門的錄製棚的。
在香江那邊寸土寸金,如果不是能夠創造大量收視率吸引足夠廣告讚助的節目,想要一個專屬錄製棚絕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縱然鳳凰電視的劉董事長是個富豪也不會拿著一把筆錢打水漂的。
當然了,造成《三人行》跟《嚕豫有約》這樣的情況原因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嚕豫有約》屬於明星節目,製作經費很高,這檔節目的定位是高端談話性節目,說的是故事,現場得有觀眾,有大屏幕,有背景音樂等等元素作為烘托,如果像《三人行》這樣簡約說是高端節目說服力就小了很多。
《三人行》的錄製棚有多寒酸?一台小方桌,三張椅子外加背後一個綠幕就齊活了,沒有觀眾,沒有舞台,甚至就連攝像機都少得可憐,這個節目所花費的經費可能比街頭采訪還要少。
三把椅子、三個人,圍著一張隻能放三個杯子的方桌討論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真的把聊天性發揮到極致,自由自在,尺度驚人,天馬行空。
沒有熱線電話,沒有現場觀眾,真正能指望的隻有鏡頭上的三張嘴,其中節目的走向完全是由竇聞濤掌控,節目的效果如何,跟他的發揮有著極大關係,也隻有他才能讓那麼多嘉賓放下心防,暢所欲言。
跟其他訪談電視節目一樣,《三人行》也會給節目設好話題,給嘉賓分配“方向”,但一上了鏡頭,話題通常就不僅僅隻是之前設定的方向了,聊些什麼,聊到什麼程度,其實就看錄製過程中三個人的發揮,而這個節目一向以主流之外的意識著稱,許多觀點絕對讓人耳目一新。
“今天咱們除了有馬老師之外,還請來了一位新朋友,這個也是許多觀眾朋友們強烈要求的,許多觀眾都給我們寫信,特別的希望能夠請周白來做一期節目,今天我們成功請到了他,歡迎周白來到我們節目做客,咱們今天得好好聊聊。”坐在中間的竇聞濤笑容滿麵,如聊家常一般,特別的放鬆。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馬爺、濤哥好,我其實是咱們這個節目的忠實觀眾,隻要有時間,都會看一看,看之前的嘉賓跟濤哥聊得特別好,我也一直都有來錄製一期的想法,今天算是達成心願了。”周白坐在椅子上,也沒有多少做節目的緊張,很放鬆。
“你一年中有很多時間都是拍戲吧,我對你們演員的生活也算是有些了解,忙起來的時候沒日沒夜,想要看一檔電視節目其實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馬老師呢也寫過電視劇,跟演員接觸不少,想必也知道這一行的情況。”竇聞濤說道。
“我寫電視劇劇本那都是比較早之前的事情了,現在跟演藝圈接觸的就少了許多,不過咱們實話實話,對演員我確實是有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