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忍不住看向李興旭,問:“太子今晚心情不錯?胃口也很好?朕很少見你吃這麼多。”

李興旭放下酒杯,起身,走出來,恭恭敬敬地道:“回父皇的話,兒臣心情的確很好,一時有些失態了,還請父皇恕罪!”

“哦?什麼事兒這麼高興?”皇帝竟有些不滿,他這麼不高興,其他人都知道看他臉色行事,怎麼就這個兒子,這麼不懂事兒呢?

皇帝正準備擺臉色,就聽李興旭道:“兒臣剛剛得到消息,江南那邊的救災行動大有成效,後麵以工代賑,也行之有效,堤壩修建十分順利,相信就算再遇到這麼大的洪水,也不會造成大災了。”

“兒臣又靠募捐,籌措了六十萬兩白銀,準備拿去江南,開鑿水渠,雨季可以分散洪流,旱季也能屯水灌溉田地,實在是造福後世的義舉,父皇真乃仁君,江南百姓感念父皇仁德,特意贈送了一份禮物給父皇,這可真正是民心所歸,兒臣如何能不高興呢?”

“哦?江南百姓有禮物送給朕?”皇帝很意外。

李興旭拍了拍手,便有東宮的人拿上來一份卷軸。

李興旭道:“展開!”

兩個人緩緩展開了卷軸,上麵有幾個大字,寫得是“皇恩浩蕩,民心所向”八個大字,字寫的是疏狂恣肆,氣勢磅礴。

而在這四個大字的周圍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寫得歪歪扭扭,還有些直接摁著手印,巴掌印,甚至還有小孩子的腳印。

看著淩亂卻又有種莫名的和諧。

眾人都看得傻眼了。

李興旭對皇帝道:“這是江南受災百姓一起贈送給父皇的感恩帖,這八個大字是當地一位老先生寫的,老先生雖然出身貧寒,但卻寫得一手好字,一直以賣字為生。其他的字都是那些百姓自發來寫的,會寫字的就寫個名字,不會寫字的就摁手印,那些小腳印是在這次災情後剛剛出生的孩子留下的!”

“這些都是普通百姓,若非父皇聖明,及時救助,可能就不存在這些小腳印了,甚至這裏麵大部分人的名字都留不下來。父皇看到了上滿這張布滿紋路的掌印嗎?這是一位七十歲的老人留下的,她雙目失明了,按手印的時候不小心按下了整個手。”

“當時兒臣就在那裏,她一邊流淚,一邊喊著,吾皇萬歲,吾皇萬歲……”

李興旭說到動情時,竟有些哽咽,連眼圈也紅著。

皇帝聽了,久久沉默,然後也跟著紅了眼眶,忍不住撇過頭,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好……好……”皇帝聲音顫抖著說了幾個好字。

惠妃娘娘也直抹眼淚,道:“陛下,您瞧,百姓們都知道呢,知道您記掛著他們,知道您不會不管他們的死活,他們都知道呢……”

“是啊……是啊……”皇帝動容不已。

全場起身,又跪下,高呼:“皇恩浩蕩,吾皇萬歲萬萬歲!”

“皇恩浩蕩,吾皇萬歲萬萬歲!”

一時間,宴會的氣氛,瞬間到達了巔峰。

林似染不得不佩服李興旭。

這種時候,拿出這份萬名帖,簡直是神來之筆。

一來,比得李興玨獻上的石像庸俗不堪,另一方麵又間接證明了,他絕不是陷害李興玨的人。

因為沒必要,這份禮物,對皇帝的意義,肯定比石像要厚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