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事,這個無可厚非。可慢慢的這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從一個農業國家像一個資本國家進行轉變,一定會遇見很多問題。首先,農民的收益如何提高?原本種糧的農戶他們的收益會因為糧價的降低導致他們的收入減產。而種植其他高價值作物的農戶,會被陸續而來的新農戶帶來衝擊。這都是杜荷需要解決的。
最最主要的是,一個時代需要無數年積累的經驗去完善,往往一種製度的消亡是因為這個製度腐朽了,人類不斷在進化,不斷的在思考問題。才會覺得之前的製度有約束了自己的發展,自己受到了製度的製約。從而需要新的製度來替代。現在的情況是因為杜荷的原因。華夏在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期完整轉變,其中發生多少事情還不得而知。
一些比較有遠見的世家現在已經認識到了,現在土地已經不會是在代表一個世家是否強大的表現了。現在已經開始放棄對土地的依賴,轉到商業上。積累大量的財富。很多人已經預測了,未來的人群那就是誰有錢誰就說話算!
同樣瓊州還好一些,大唐的衝擊是最大的。首先來說就是商人,他們是現有製度中最低級的一部分人群。同時他們也是慢慢最有實力的人群。世家現在被逼迫也好,順從也罷,已經將目光轉移到了商業上。一旦他們的資本開始爆棚的時候會不會爆發革命?
這是一種新型的製度在向原有製度挑戰的一種方式。但是杜荷現在想的是,一些保守派和革新派別也會爆發衝突。可轉眼一想,也不知道能不能發生。革命的緣由是之前的製度已經腐朽了,那麼就必須要換上新鮮的血液來繼續維持秩序。
可現在問題是封建製度現在正是年輕力壯的青年時期,而不是杜荷所了解的曆史上的那個封建社會已經到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才被替換掉的。期間的衝突會不會更加的激烈。都說步子邁大了容易扯了蛋,杜荷怕的就是邁大了胯骨的折了,蛋也碎了!那還弄個屁啊!
就是因為這點,杜荷不斷的在告誡李恪和李治要不斷的注重底層百姓的生活。不要將貧富差距拉的過大!盡量將未來兩種製度在爭奪話語權的時候不要出現太多的衝突,即便衝突也要在能力控製範圍之內。
杜荷也深深的明白,貧窮和富有是相對的來的。同樣人性就是如此。老百姓在沒飯吃的時候,往往考慮的是吃飯。等有飯吃了就開始琢磨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了。這時候是最頭疼的。這也是為什麼在明清時期,‘八股文’盛行的一個巨大原因,封建統治者需要原有的製度來保證自己有效的統治地位。說的俗氣點,沒飯吃的接著想著怎麼有飯吃。有飯吃的你老老實實的念書或者是賺錢,別想那些歪門邪道。
當人們的思想被控製,或者說束縛住的時候。人們就不會那麼胡思亂想。同樣因為這個道理,中國才與世界發展進度脫軌。導致一個高度文明的大國,被狠狠的拋棄了。不革命不創新,墨守陳規最後隻能老老實實的當孫子。
杜荷在最開始的時候十分的不解,要說中國人的腦子外國人都不得不佩服。在他們想著誰是大小王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玩鬥地主了。尤其是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有很多的學說到現在老外聽見還嘖嘖稱奇。那個時候也是吵鬧最激烈的時候,因為那是第一次製度和製度的交替。可是到了後來,中國對於各個學術的研究幾乎就是停滯不前。隻有一些科技等等一些東西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終於杜荷在李世民那裏得到了答案,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漢武帝這個鼻祖級別的人物,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裏要講明,這裏的儒術不是僅僅孔老二,還有法家和道家等等學說的混合體。其實漢武帝的就是想告訴老百姓,你們吃飽了沒事幹,願意想就想想孔老二說的話。別人的話就不要想了!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孔老二說的話大多對漢武帝包括以後的帝王有幫助?而那些對於統治者或多或少的起到衝突的學說就被狠狠的打壓下來,廣大的人民群眾在經過千年的沉積就被‘洗腦’了。
包括到了宋朝都已經逐漸的成為了愚昧,到了明朝直接規定就考‘八股’別的你看了也沒用!由此可見這些都是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的所采取的手段而已。就像辮子朝,為什麼不發展火器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人家是靠八旗的鐵蹄打下漢族的江山,覺得騎兵牛掰。這個隻是一點點而已,最主要的是他們知道火器的犀利。如果漢人玩火器玩明白了,還能有他們八旗的好?結果這個愚昧幼稚的想法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