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李治的眼睛一亮,鄭重的將推行漢化四個字寫下來,然後參考李愔定下的策略,再結合大唐的現狀,將自己能想到的幾條細則記錄下來,並且用紅筆標注。不過在寫完這些之後,李治卻總覺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麼,而且還是一樣十分重要的條件,應該還與推行漢化有關。但是任他想了半天,卻還好像是霧裏看花,怎麼也想不明白。
“難道又要去請教青蓮哥哥?”李治忽然自言自語道。不過這個想法很快被他否決了,李治知道若是自己問的話,杜荷肯定會告訴他,但是他還是想讓他通過自己的眼睛與耳朵,領悟其中內在的東西,而杜荷則隻是最後的保障,除非是他真的看不出來了,才能向杜荷請教,否則他此行也就沒有了意義。
想到這裏,李治也不禁激起幾分傲氣,拿起旁邊的茶碗喝了口茶,然後讓自己的腦子靜下來,將今天的行程從頭到尾想了一遍,不過就在他剛坐下來沒多久,忽然‘啊’的一聲再次站起來,臉上也終於浮現出一絲笑容,他終於知道自己忽略了什麼了!
李治昨天參觀了學校後,晚上總結當天的得失,但是除了看到推行漢化的必要姓與效果外,他卻總覺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麼,直到最後才忽然想起來,原來自己忘了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掌控當地的經濟。
李治今天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要做,因為昨天聽別人說今天瓊州的國會議員開會的日子。是朝廷向各全體國民闡述未來一年工作重點的日子,而且還有幾個議案需要進行答辯,議事堂會對百姓開放。所以他十分的想去看看,不知道杜荷會不會參加。
對於這個,杜如晦也想去看看。這老百姓能上朝議政到底什麼樣他可是不知道的,也想見識一下。至於長孫皇後也十分好奇,聽說這次長樂和晉陽以皇室成員的身份也提交了兩份提案隻是不知道是什麼內容。正巧趕上了,那麼也要去看看。
因為人數不能太多,隻有李治、長孫皇後、杜如晦和魏彩兒前去參加旁聽。其他人隻能在在外麵遊玩了,對於這麼安排大家也沒有異議。本身這些東西對於她們來說並不關心。還是覺得在瓊州遊玩一下比較好。
四人坐在觀禮席後,看見國會議員三五成群的走進議事堂。這座議事堂足足能容納三千人的大禮堂,隻是現在的國會議員並沒有那麼多。大家一邊走一邊在商討著什麼,隻是旁邊有個柵欄擋著。要不然杜如晦真想去問問這些人到底在研究什麼問題,看著五花八門的人紛紛進場。還有少數是土衣土布的打扮,有些更是蠻族之人也在場。隻是突厥現在還沒有安頓好,估計下次就會有突厥人的身影了。
久之後,國會議員一陣陣的掌聲響起。以武照為首的內閣成員紛紛出場,隻是他們座位在禮台上。首先武照走到發言台,將鐵皮做的喇叭調節了一下。笑道:“下麵我宣布!國會議會提議案商討會議開始!”
杜如晦心裏感慨: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媳婦居然有這般能耐啊!居然可以做到一國之首輔,而下麵的議員並沒有因為武照是女兒身就對其有輕蔑之舉。反而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佩服和尊重。
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響起,隨後讓李治和杜如晦吃驚的一幕發生了。一個身穿土布,一看就是一個農夫的人居然走上台。談吐十分不雅,一看就是沒有讀過幾年書。但是提出的問題確實尖銳的,就是今天由於受災大批農作物死亡倒是農民收入減少。雖然朝廷已經決定免除一些稅款,但還是不足的。為了以後能夠避免或者減少此類事件發生希望朝廷能夠購買一些抗嚴寒的農作物,這樣可以減少農戶的損失。
提案宣傳完畢,杜青龍宣布投票決定。隨後宣布此提議案通過,由相關部門進行解決。務必在三個月後拿出方案並交予國會審議。
杜如晦陷入深深的沉思,他現在可不覺得這些東西不成體統了。大唐的朝堂之上都是讀書人,他們一般不知道如何種植。有些根本就是出身地主官宦之家,顯然對於農業問題根本就是不了解。而什麼人對於農業了解?還是人家農戶自己,他們需要什麼,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不得不說瓊州的辦法十分的好,這才是真正的廣開言路啊!要是大唐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