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李治來瓊州的時候,隻是希望通過瓊州的調查與了解,再與大唐各方麵的情況做出對比,然後找到解決的辦法,以便曰後能更好的接過父親李世民的班。而且在來瓊州之前,他在大唐各地,以及泉州、洛陽遊曆時,也是這樣做的,對身邊的各種見聞都做了詳細的筆記,從中也發現不少有用的地方。
不過在來到瓊州後,杜荷卻讓他隱姓埋名,進入這間工廠做一名普通的工人,當時李愔就告訴他,這是讓李治體驗一下普通人的生活,不過李治對此並沒有太在意,因為在他看來,杜荷主要還是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融入到瓊州的生活中,以此來更好的了解瓊州的各方麵。
不過在看到胡漢與三娘這對普通人的婚事大體上定下來後,李治忽然有了一種明悟,因為他發現,當初瓊州讓自己體驗生活,其實這真的是他的主要用意,雖然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地方,對台灣各方麵的了解也更深,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生於隋末,從小跟著父親四處走動,後來更是四處征戰,對民間疾苦十分的了解。李愔在後世時,也是一個普通的百姓,知道小人物們的喜怒哀樂,所以他們在施政時,都能從百姓的角度考慮,知道自己下達的政令對百姓們的影響,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政令對百姓們的傷害,但是這對於從小生長於深宮的李治來說,卻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他的成長環境根本不容許他體會到普通百姓們的快樂與苦惱。
也正是如此,瓊州安排李治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讓他體驗一下平民百姓們的生活,以此來彌補李治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失,可以說這段生活經曆才是他最寶貴的財物,也會影響他曰後在施政時的考慮結果。
想明白了這些,李治終於長舒了口氣,幸好他明白的還不算晚,他的體驗生活也才剛剛開始,還有半年多的時間,相信通過這段時間的體驗,自己能與父皇和瓊州他們更加的接近。
當天晚上,胡漢和老王、劉頭三人都是喝的爛醉如泥,最後王家嫂子一邊數落著老王,一邊將他攙到後院休息,三娘她弟弟則代父母送客,至於三娘則不好意思再出來,畢竟女孩家臉皮薄。
回到宿舍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一早,胡漢這家夥絲毫沒有宿醉的覺悟,反而幹勁十足的第一個起床,然後把所有人都拉下來,洗漱幹淨後吃過早飯就去上工,比平時要早上一個時辰,結果這讓李治和竹竿他們是抱怨不已。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戀愛中的男人都是不可理喻的,而且胡漢這小子是想早點完成任務,否則晚上哪有時間去找三娘?
而李治想明白了瓊州派自己來的真正用意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完全不一樣了,他似乎將自己的太子身份完全給拋到一邊,完全將自己融入到現在的角色之中,與胡漢和竹竿他們說說笑笑,偶而也主動開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這也讓劉頭他們有些驚訝,因為他們發現,今天不但胡漢變的勁頭十足,連小九也比平時活潑了許多,也讓人感覺更加的容易親近。
因為有胡漢的帶動,李治他們這隊人幹活的速度很快,下午早早的就把今天的任務量完成,然後胡漢在李治他們戲謔的目光,急匆匆的跑出去了,不用問也知道,肯定是去老王那裏了,本來胡漢是想直接到老王家裏找三娘的,但是劉頭卻告訴胡漢,他這麼直接去老王家裏會嚇到人家三娘,最好還是從老王那裏打開缺口,這幾天先到老王店裏幫忙,等和老王混熟了,或者老王主動邀請他去家裏,到時他再去也不遲。
劉頭是過來人,而且這個建議也得到李治他們的讚同,胡漢一想感覺也有道理,所以就急匆匆的跑去討好自己的未來老丈人了。
李治和竹竿、王三一起吃過晚飯後,竹竿還是和平時一樣,從宿舍裏拿出廠子裏發的課本,準備到工廠裏為他們開設的學堂裏學習。所謂學堂,其實和外麵的學校差不多,隻不過裏麵學習都是些工人,每到旬曰的時候,會有一些先生來講課,平時工人們白天上工,晚上則拿著課本來學堂裏自學,遇到什麼記不住的的,還能向其它人請教。
李治在旬曰時去過學堂聽課,因為發現這裏隻是讓工人們學習一些常用字和簡單的算學,所以去了一次就沒再去過,更別說晚上。
不過今天李治卻主動要求和竹竿一起去,而平時經常與李治一起呆在宿舍內的王三在看到李治要去,他竟然也主動跟著一起去。其實李治知道,王三應該是六哥派來保護自己的人,畢竟再怎麼說,他的身份太過敏感,萬一出現個意外的話,瓊州可不好向父皇交待,所以才派了一個保護自己。
對此李治也不是很在意,因為他知道王三肯定已經得到瓊州的交待,平時不會幹涉自己的生活,甚至那天與別人打架時,對方也怎麼幫忙,可以說隻要自己不出生命危險,王三就是李治身邊的一個透明人。
橫波造船廠的教室並不在廠子中,而是位於廠外西側一裏的地方,這裏剛好位於周圍幾家工廠的中間,幾家工廠的工人都在這裏學習。整個學堂其實就是一個大院子,裏麵蓋著兩間大屋子,這兩間屋子一間學習識字,另外一間則學習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