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長樂產子(1 / 2)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天竺大陸的局勢發生了一個十分有趣的逆轉。當初戒曰王還在時,北天竺在他的統治下,形成一個名義上的統一王朝,王朝內部也相對比較平靜,各個王國之間就算是有矛盾,也會在戒曰王的調集下,盡最大可能的避免戰爭的爆發。這也使得戒曰王朝內部統治比較平穩,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百姓的生活也比其它地方要強一些。

但是自從戒曰王去世後,宰相阿羅那順篡位,使得整個北天竺亂成一團,各個王國之間戰爭不斷,不少百姓因此流離失所,生活更是困苦不堪。也就是在這時,已經在登陸天竺大陸,並且為此準備了數年的李愔、李貞和李惲兄弟三人,竟然開始發力,一舉掃平南天竺與中天竺,將整個天竺大陸的中部與南部全都掌握在手中。

而且在李惲和一眾臣子努力下,他們在中天竺和南天竺的統治已經趨於穩定,原來各地的匪患也被李貞帶著軍隊撲滅,再加上道法的傳播,使得這一地區的佛教和舊婆羅門教的信徒流失嚴重,雖然三人嘴上說尊重其它宗教,而且也承諾各個宗教都在自己的統治下有傳教的權力,但是卻對非道教的教徒征收重稅,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不怎麼堅定的信徒隻能改變信仰。

在穩定了統治區域內,三人就開始向杜荷學習,開始大力發展自己統治區的經濟,他們製定了許多優惠的政策,再加上天竺地區盛產煤和鐵,特別是其中有相當數量的鉻鐵礦,可以生產出天然的鉻鋼,不但堅硬耐磨,而且還不生鏽,製作的武器簡直是武將的最愛。不過鉻鋼最大的用途還是製作各種工業工具,比如製作槍管是使用的車床上麵的鑽頭等等。

而除了煤鐵這些礦藏外,天竺的農業也十分的發達,要知道在後世時,印度的耕種麵積占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現在的天竺雖然達不到後世的程度,但是農業之發達,卻已經能和中原地區相比,所以糧食出口也成為三人重要的財源之一。

另外天竺還是棉花的發源地,當地的棉花種植已經有著相當久遠的曆史,而且這裏的氣候和地形也十分適合茶葉的種植,所以三人在大力發展棉花種植的同時,也開始推廣茶葉的種植,再加上錫蘭島的茶園種植也已經形成規模,這也間接推動了天竺的茶葉種植,許多漢商已經在沿海地區建立了自己的茶園。

也正是靠著天竺豐富的礦藏和發達的農業,三人的稅收都在以一個直線增長,雖然與李恪和大唐還相去甚遠,但卻也足夠他們用於自身的發展,特別是在李貞的強烈要求下,他們前段時間又向大唐購買了一批火炮和火槍,並且委托皇家軍事學院,開始培養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火器部隊。

中天竺東側,一條大河在大地上蜿蜒曲折,最終從大陸的東海岸流入大海,這條河名叫克裏希納河,是天竺有名的大河之一。這條河兩側土地肥沃,而且氣候也比較適中,河口三角洲地帶更是以盛產稻米出名,也就是在三角洲的北端,一座名為中京的城市正在建設之中。

隻見在中京外圍的城牆已經被拆除,無數最低等的首陀羅像螞蟻似的在城牆周圍勞作,他們在漢人工匠的指揮下,將米汁抖好的泥土倒入隔板中,然後用重物夯實,外圍則壘起堅固的青磚,這種寬一丈餘的城牆十分堅固,哪怕是用火炮轟,也需要好長時間才能轟開。

三人占領中天竺後,原來做為國都的喬拉城就顯得有些偏僻了,而且喬拉城又是臨海城市,李貞手中又沒有太強的海軍,因此萬一發生戰爭,他們沒有足夠的力量保護喬拉城,因此在穩定了中天竺的統治後,就決定另選一個城市做為首都。

眼前的中京本來是中天竺一個小國的王都,名字十分拗口,李貞和李惲兩人看中了這裏的位置,所以就下令將這座城市改造一下,做為他們臨時的首都。之所以說是臨時的,因為李貞和李惲都堅信,天竺很快就會被他們統一,到時北天竺的曲女城,或者恒河流域的其它幾個大城,才有資格成為他們真正的首都。

中京城中簡陋的王宮中,三人正在忙著用午飯,兩人之前討論了關於發展治下經濟的問題,到中午也沒能討論完,所以幹脆就邊吃邊聊。

“七哥,天竺這邊的茶園建設的很快,特別是那些在錫蘭島已經吃到甜頭的茶園主,他們即有錢又有技術,再加上咱們的地價又那麼便宜,而且還有那麼多的優惠,所以他們都肯下本錢,不過茶園雖然建起來了,但是相應的炒茶廠卻還很稀缺,所以這方麵要派人準備了!”李貞一邊吃著咖喱羊肉,一邊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