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陳聯軍所說,當年曾有一個陌生人找到了他,這個人拿了一副珍貴無比的古畫找他鑒定,這幅畫是展子虔的《維摩詰像》,身為曆史學家的陳聯軍自然對此畫愛不釋手,當時願意傾盡所有家財購得此畫。
但是來者卻說若要得到這幅畫並不需要花重金,隻要陳聯軍願意答應他兩個要求,這幅畫他願意相送。
第一個要求就是讓陳聯軍寫一部書,而在這部書中將他編的一個小故事寫到書中,內容一定要繪聲繪色,能讓人覺得這是一件真事最好,編號以後他願意出錢刊印此書,讓這本書流傳在世上,讓越多的人知道越好。
第二個要求就是這本書上市之後,陳聯軍一定要恪守這個秘密,不能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一個人,如果陳聯軍願意答應這兩個要求,來者願意在五年之後將此畫原封不動的送給陳聯軍。
當時陳聯軍有些害怕,他認為來者提出如此詭異的要求他一定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出身書香門第,深怕自己惹上某些犯罪組織,一開始他不敢答應,但是由於他對來者帶來的這幅畫實在是喜愛,所以在經過思想鬥爭之後,最終壯著膽子答應了他的要求。”
“來者讓他寫的是一個非常詭異、恐怖的故事,有些類似於《聊齋誌異》中的故事,當中提到了兩個人物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個是最終神秘失蹤的荀秀才,另外一個就是為荀秀才修建府邸的海家。
當時由於編書的時間倉促,陳聯軍並沒有抽出時間來好好調查這兩個默默無名的曆史人物,他就先趕寫出了這部《海山縣野史紀要》,但是編書的時候他有很大的顧慮,因為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整個社會出於一種陷入了動蕩,尤其當時文革時期如火如荼的“掃四舊”活動,一旦陳聯軍寫了這樣的一篇文章被發現之後,恐怕就會被當時的“造反派”定為“反革命”,所以為了保全自己,也為了自己能得到那副名畫,他當時就把刊印這本書這件事情做的非常的謹慎。
他找了幾個海山市當地出版社的熟人,幾個人偷偷的將這本書進行了刊印,可是印出來之後卻隻印了兩本,一本書放在了海大的圖書館裏,另一本當時陳聯軍帶給了請求他刊印這本書的人。
那個人當時看到書印出來了,非常的高興。
答應陳聯軍五年之後一定兌現諾言,於是陳聯軍的目的就算是達成一半了。”
“陳聯軍後來將這本書帶了回來,珍藏在自己的家裏,沒想到這本書後來竟然成為了存世的孤本。
在陳聯軍的目的達成了一半之後,他出於好奇心,便開始對書中提到的“荀秀才”和“海家”進行研究調查。
他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查遍了各地的史料,最終算是對這兩個人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兩個人在海山市的曆史上是確實存在的。
“荀秀才”這個人當年確實居住於海全村,並且也考中過秀才,不過此人在考中秀才之後,便不思進取,終日裏花天酒地,最終死在了酒桌上,他死了之後,因為他原有的家產被其揮霍一空,最終窮的連棺木都買不起,是被他的一個朋友隨便入殮的,而並非書中所說的離奇失蹤。
而“海家”當年確實也算是一家大戶,其家產不光是海全村中的佼佼者,恐怕在整個海山市也是數的著的,而“海家”當年是靠行醫發的家,“海家”當年的大當家的叫“海旺”,被人稱為“狂醫”!這個人以藝高人膽大著稱,行醫用藥大膽講究,醫術高超,當年甚至曾有不少柳公貴族被他醫治過,得到過不少賞賜,因此此人當年也算是紅極一時,置下了相當豐厚的一份家業。
不過在後來,據說這個“海旺”在給一位柳公大臣配藥之時因為用錯了一味藥物,不但沒有將人治好,反而使人瘋癲,當時病人的家屬自然不會放過海旺,他們便買通官府陰謀害死海旺,於是海旺當時被官府依法處斬,並且被判了抄家。
海旺死後抄家之時卻發生了一件意外,當時海家除了他的房子之外,他家裏的銀票和珠寶,以及一些他珍藏的文玩字畫竟然全部不翼而飛,他唯一的兒子海成也不知去向,後來官府全國通緝,總算是抓到了這個海成,但是海成卻寧死不說他家的家產藏在了何處,官府無奈之下,隻得將海成也給斬了,但是海家的那一大筆家產卻從此成為了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