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盛極必衰”嗎?(1 / 2)

我頭頂的喜馬拉雅山,以極端的地理高度給了我一種思維高度。它讓我一再移位,設想著它俯視世界的清冷目光。在它的目光裏,人類的出現,文明的構成,都是在最近很短時間裏發生的小事。它的記憶,無邊無涯,絕大多數與人類無關。

有了它,我們談論人世間的事,心情就可以放鬆了。

我這次,把中國之外的人類主要古文明,全都巡拜了一遍。這件事,以前沒有人做完過。一路上確實遇到過很多危險,居然全部奇跡般穿越,到今天終於可以說是安全通過了。其原因,說土一點,是我們“命大”;說文一點,是此行合乎“天命”。

回想我所看到的那麼多古文明發祥地,沒有例外,都已衰落。在它們麵前,目前世界上那些特別發達的地區,完全算不上年歲。而它們的年歲,卻成了當代文明地圖上的褐瘢。年歲越高,褐瘢越深,麻煩越多。

對於這種情況,完全不必傷感。一切生命體都會衰老,尤其是那些曾經有過強勁勃發的生命體,衰老得更加徹底。這正印證了中國古代哲學所揭示的盛極必衰、至強至弱的道理,對我來說,並不覺得難以理解。但是,當我從書本來到實地,看到那些反複出現在曆史書上的熟悉地名與現實景象的可怕分裂,看到那些雖然斷殘卻依然雄偉的遺跡與當代荒涼的強烈對照,心中還是驚恐莫名。人類,為什麼曾經那麼偉大卻又會那麼無奈?文明,為什麼曾經那麼輝煌卻又會那麼脆弱?曆史,為什麼曾經那麼精致卻又會那麼簡單?……麵對這樣的一係列大問題,我們的生命微若草芥。

我們這次首先抵達的希臘文明遺址,從一開始就展現了人類古代文明的至全至美,幾乎到了無可企及的高度。巴特農神廟下,我所熟悉的古希臘悲劇、亞裏士多德、維納斯,再加上遠處的奧林匹亞,幾乎把人類最健全的生命方式鑄造完滿。能看到這些蹤跡已是萬幸,誰知,我又拜見了比這一切更早一千多年的克裏特島上的米諾斯王朝和荷馬史詩中的邁錫尼!如果說,古希臘悲劇與中國的老子、孔子同齡,那麼,克裏特和邁錫尼就與炎帝、黃帝、堯、舜、禹的傳說時代連在一起了。不同的是,他們的傳說有了那麼完整的實證。

平心而論,像邁錫尼那樣的山間城堡,我還能想象,而讓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克裏特島上的生活。平等、通透、舒適、神奇,處處顯得相當現代。其中,排水係統、衛浴係統的先進和時尚,使人覺得時間停滯了,我們可以一步跨入。但是,它們居然已經毀滅了幾千年。毀滅的過程姑且不論,它們至少已經表明,它們並不是因為“過時”才毀滅的。既然我們可以一步跨入它們,那麼,毀滅也可以一步跨入我們。

克裏特島是古代地中海的貿易中心,它雄辯地證明了人類早期的交流水平。至今國際間還有不少學者否定它躋身人類幾個主要古文明的資格,理由就是它沉澱了很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元素,算不上一個獨立的原創文明。但在我看來,它在本性上與那兩大文明有極大的區別,是一種“交流中的原創”。它如果無緣躋身人類主要古文明,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它毀滅得太早又太徹底。等到一千多年後雅典城邦裏的那些文化盛事,與它已經沒有任何關係。而那些盛事,已進入公元前後,算不得嚴格意義上的“古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