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接收遺產(1 / 2)

這些天的李適在送出了邀請函之後,就沒去管這件事情了,而是在忙著接手大秦遺產。

雖然李適很希望能和平解決封王事情,但李適也從沒有寄希望在談判上。

畢竟自己缺少的能夠治理整個天下的秦吏集團,而不是缺少能夠鎮壓天下的軍事武力。

雖然自己麵對戰力全開的項策羽也有點小慫,但真要打那打就是了!

當然打完之後,李適感覺項梁說不定會死,但自己怕也統治不了關中了。

畢竟自己軍隊核心也不過隻是紅衣軍七萬人。

至於後續收攏過來的秦國的軍隊,李適對他們的評價也就隻是搖旗呐喊的雜兵而已。

畢竟大秦這時候被滅國,秦國人這時候都處於渾渾噩噩中。

有人因為麵子不想投靠李適,有人唾棄投降李適的趙賁和楊熊,也有人選擇跟李適合作。

總之,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官方定論,大秦宗室也沒有什麼人站出來搖旗呐喊,說什麼驅除李適,再建秦朝之類的,所以一時之間,秦人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對待李適。

隻不過李適來到鹹陽後,也沒做什麼壞事,鹹陽百姓自然習慣性接受了政府管理。

畢竟,趙高管理的實在太爛了,李適隻要維持在正常水平,兩相對比下,就能把大秦民眾的好感度刷爆。

隻不過,李適非常清楚,不論自己未來打算用大秦做什麼,現在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增強自己軍隊的戰鬥力。

李歸去尋找糧食,很快便回報在阿房宮中儲備了大量糧食,其豐富程度甚至能夠供養整個鹹陽一年有餘,而整個鹹陽人口哪怕趙高與秦二世瘋狂的作,依舊還是有四十多萬。

可以說,僅鹹陽這一個城市,便頂得上整個大秦五分之一的人口潛力。

隨著糧食統計而出,李適不由鬆了一口氣,接著朱明找來大秦的鐵官司馬昌。

司馬昌告訴李適想要武裝整個紅衣軍的七萬具的青銅甲那是真沒有,就算秦國重步兵的青銅甲,一年產量也沒超過一千件,甚至要生產這些青銅甲,還要停了其他金屬項目才行。

畢竟秦軍也不是全員都是重步兵,說穿了也不過隻是一支重甲精銳而已。

見到這,李適覺得這鐵官也沒什麼用,感覺要不撤了,換個能幹事的上來。

不過,也許是感覺到生存危機,司馬昌倒給李適指出了另外一條道路。

雖然鐵甲金屬甲的這些鎧甲產量不夠,但皮甲卻是有,而且是牛皮製作出來的。

這些牛皮甲主要是當初蒙恬擊退匈奴後,從匈奴手中奪過來的牧牛,其中有很大部分因為不習慣長城這邊的水土被養死掉了。

當時便用這些牛皮製作出不少牛皮甲,差不多到了現在才完成了所有的工序,給步兵用效果相當的不錯,而李適自然是笑納了,這些皮甲便是能夠拉高紅衣軍數個檔次的生存力!

尤其李歸看起來挺喜歡穿著這牛皮甲的,他比劃了幾刀,的確相當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