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圖書館(1 / 2)

對比起靖靈殿的冷冷清清,莊嚴肅穆,這裏這圖書館變得熱鬧了很多。

李適的造紙廠初建,紙張供應除了議事廳和錢莊以外,最主要的供應地點就是這裏了。

而且相比較起來,在圖書館供應的紙張,雖然質量一般,但數量算是最多的。

理由也非常簡單,李適研究的雕版印刷雖然這東西就跟印章一樣,隻要見過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對工匠們來說,想要雕刻起來可不是容易事。

而且現在的紙張也沒多到能夠無限量供應,那自然而然沒必要用到活字印刷。

而雕版印刷的話,哪怕是道德經,詩經這種字數不算多的文章,也不是短時間內能輕鬆雕刻出來的。

所以李適雖然讓王陵盡快的把秦國收斂的典籍進行再版,把竹簡轉化成書籍,但這個過程中印刷行業卻也不可能輕輕鬆鬆就趕上來啊。

所以王陵便是想到一個主意,直接對鹹陽的各個流派的士子公布,每人隻要提供一卷書籍,如果這份書籍是圖書館內有的,那圖書館會提供一部分的書籍,你從中選擇兩卷允許你進行抄錄。

抄錄的紙筆費用自費,抄錄兩份後,由圖書館人員進行挑選後,剩下一份屬於你的,可以帶離圖書館,屬於你自己。

如果是圖書館內沒有的書籍,那就允許你一換五,並且紙筆由圖書館提供,圖書館內所有書籍進行自行挑選,而且也沒有必須要抄兩份的要求,你抄錄一份就可以帶走了。

可以說,王陵弄出這個規矩來,就是為了快速的把秦帝國內藏儲的竹簡快速的轉化成書籍,同時也有著想要查漏補缺,補齊經典的想法。

也正如此,許多士子若沒來到鹹陽也就算了,但隻要來到鹹陽的士子,誰不想要補全自己流派的經書,三教九流這個世界最全收集典籍最齊全的怕就是在秦皇宮了。

現在李適建立了圖書館,更允許士子們進入之後超越書籍,對士子們來說,全天下哪裏還有這般好的地方。

這也是鹹陽湧入了很多士子,哪怕去幹著賬房,代理寫信,花魁教師等等對於士子們算不得體麵的職業,他們也還是願意在這裏待下去的重要原因。

因為對這些士子們來說,雖然李適開放的圖書館的條件依舊算是苛刻,但對三教九流自認為有著經典傳世的學派弟子們來說,圖書館真的是天堂了。

當然,對這些士子們來說,圖書館館長的職務也就算了,但下麵圖書管理員的職務一個個的卻是爭先恐後的想要任職。

因為圖書館之中的圖書管理員,除了包三餐,給工錢,算編製以外,最重要的是圖書館中的紙張筆墨是不限量供應的,這對士子們的吸引力相當大!

而孫叔通靠著自己曾經在秦國做過博士的資曆,成為王陵麾下的一個圖書管理員。

王陵也發現了孫叔通為人機巧,很多事都能出到主意,便帶在身邊。

說實話,孫叔通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儒家亂世無用,所以隻是單純的打算先找一份工作先混著,等到了李適統一的時候,就是自己儒家學說發揚光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