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九章 國號(1 / 2)

“大人,您要繼承秦朝的律法嗎?”張恢在李適提出這議題時,兩眼冒光的確認道。

對法家出身的張恢來說,法家在大秦的實踐,隨著大秦被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推翻後算失敗了。

但他沒想到李適奪取天下後,依舊會遵循法家,張恢可是非常激動。

“天下的亂局,你也見到了,如果天下失去了法律與條規的約束,那所帶來的就是一個混亂的社會,而想要讓這樣的社會穩定下來,終究是需要法律去約束!”李適道。

“諾!”張恢聽到李適的話,自然相當興奮道:“不知道大王以何為標準。”

張恢自然明白,不可能把大秦律法全部抄一遍,除非李適想這王朝二世而亡。

所以需要李適定下標準,對大秦的法律進行批判的繼承,而不是囫圇吞棗的都收下!

“我又不是學習秦法,便是定下幾個標準吧,第一法律乃是道德的最低標準,無需把法律定得普通人未必能做到的程度,至少我們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就別製定律法了。”

“屬下明白!”張恢點頭道:“子貢贖人之事,絕非法家之本意。”

李適點頭,繼續道,“第二希望遵循重罪重罰,輕罪輕罰,尤其那些損傷人身體的刑罰,盡量改成勞動改造。

畢竟製定刑罰不是為了懲罰別人身體,而是為了改造罪犯心靈,讓他們能重新做人。”

張恢聽到李適的話很是懷疑的看了一眼李適,最終道:“大王仁慈。”

李適喜歡興建各種工程的事情,在場所有的人都知道,其愛好跟秦始皇一模一樣。

隻不過秦始皇的愛好更多得是私人手辦,別墅和墳墓,而李適喜歡興建的東西則更多的是能夠給百姓帶來便利的道路與水渠,兩相比較起來,還是李適的愛好更能接受。

隻不過李適的興建工程基本上是管飯的,而大秦的勞役基本上是義務類的。

所以李適進行的工程,百姓們非常樂意進行,因為老百姓們會算一筆賬,自己在農閑時多吃公家一口糧食,那自己吃自己的糧食就少一口。

而且公家的糧食重鹽重油,偶爾還能吃到雞肉,至少比自己家的糧食要好吃的多了。

所以,李適的領地中進行招工,百姓們都踴躍參與。

畢竟吃公家的百姓們向來很積極,另外其中很多最危險工作都讓俘虜與異族去完成了。

百姓們過來幹活幹的都是苦力活而不是危險活,這也是百姓們樂意過來的原因。

不過李適知道,未來人工費用肯定會漲的,自己需要未雨綢繆的解決一部分勞動力問題。

讓這些罪犯與刑徒讓他們來做苦力,總比殘害他們的身體要仁慈得多吧。

李適說道:“至於第三條,以後任何的法律頒布需要征詢百姓的意見。

因為關乎天下蒼生,所以都要提前一年放出風聲,征詢百姓們的意見,。

我打算把承襲秦法這件事情放出風聲去,就想看看大家對秦法有什麼具體的看法。”

當然,話是征詢百姓意見,但實際上聽還是不聽,自然是自己說了算。

“大王如此行徑,算得上是仁君了!”張九章對李適誇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