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把這麼個產業鏈丟給了河套平原進行複刻以外,李適也提議蕭何多多種植樹木。
協助當地的農家弟子挑選合適的樹木,在庫布齊沙漠周圍開始種植白楊樹,白蠟樹之類的能夠防風固沙,便於飼養的樹木,最好連百姓都跟著去種樹。0
李適倒不是出於環保主義的思想去建設數目,而是嚐試在當地發展一點軍功產業,讓當地百姓多個活路。
像白楊樹,白蠟樹讓他們在當地種植上一批,然後每年收些木材製作箭杆,或者收集些製作槍杆,總而言之,讓當地百姓也能夠在農閑時打點工,增加創收。
而對李適來說,直接在九原城修建個較為初級的兵工廠,主要就是負責箭矢和木槍木盾之類的武器製作,至少在國家統一前,不會把鎧甲製作的工藝放在這裏。
總而言之,建立這個兵工廠的目的,就是為了整合河套地區的各種資源。
然後,自己則通過每年撥款的方式,從百姓們手中去收購他們農閑砍伐的樹木,將之製作出箭矢、長槍之類一些基礎武器,以支持這些在邊境生活的百姓低於匈奴騷擾。
自己收的木頭,出手的是長槍,再加上幾乎能工業化的生產的速度,怎麼也不會吃虧。
而對百姓們來說自己也能掰著指頭算出,屋前屋後種植些白杆樹和白楊樹創收。
隻要第一年賣了錢,之後肯定每年爭著去種植,畢竟誰還不想要多幾個小錢錢了。
至於蕭何管轄的官方更是樂意這一種交易。
畢竟這裏是邊境,異族們一旦因為某些原因活不下去,那肯定會組織起來進攻長城邊疆。
而夏侯嬰這五萬預備役能夠守住這三個城池嗎?蕭何不知道。
但蕭何知道的到時候哪怕多些人搖旗呐喊也總歸是好的。
總而言之,蕭何想要構建起一個較為完整的河套體係,還是相當艱辛的。
首先要對長城進行勘察修補,避免匈奴軍隊再次進入到了河套地區來。
然後需要開發河套地區的田地,興修水利設施,在糧食上完成自給自足,甚至能有餘力供養一支軍隊。
接著需要發展畜牧業提供足夠馬匹,能與異族部隊在草原上廝殺,而不是單方麵被攻。
最後則在這些的基礎上,給與當地百姓一定實惠,讓他們參與到兵工廠原料提供商中。
這一套體係下來,河套地區,絕對會成為北方的一處重要基地。
說實話,這些任務不好完成,就算是李適也未必有這把握能夠做到。
但這次自己委以重任的人是蕭何,那個能做到“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的蕭何,李適感覺這世界的人政治能力進行量化,那蕭何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人物。
所以自己提出相應目標,李適相信蕭何靠著自己的才華,以及河套地區的本土資源肯定能完成好這個任務。
因為除了他,這世界上其他人想要做到這點李適是真想不到。
而在匈奴被確認全部擊潰,趕出陰山地區後,蕭何也開始努力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