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理藩院(1 / 2)

一路從被方而來,蘭明乎沉默的看著被修建得筆直的秦直道。

從河套到鹹陽,這段道路真的不近,但如果有需要,半個月內騎兵不惜代價絕對能到,一個月內步兵也能跟上。

這本來應該是荒無人煙的荒原,甚至周圍都沒有給軍隊補給的大型補給點。

但大秦就靠著這條秦直道,硬生生把河套平原納入到控製範圍,而大漢也繼承了這一點。

蘭明乎看得出來,這條道路有被修繕過的痕跡,顯然大漢也不打算放棄河套。

“河套地區距離鹹陽有這般的遙遠,為什麼你們哪怕要修出這麼一條大道,也要把河套地區納入統治!”蘭明乎看著身邊的隨何開口問道。

“黃河所過,本來就是我中華領土,這有什麼好疑惑的!”

隨何聽著蘭明乎的話,感覺到莫名其妙。

自從華夏文明開始,黃河就是華夏文明的母親河,所以黃河所流過的地方,自然天生屬於我華夏的領土,這是最正統不過的法理,這有什麼好疑惑的嗎?

所以,對蘭明乎的疑問,隨何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對隨何來說,這是常識啊!

蘭明乎被隨何這種理所當然的口氣所震,心中更對所謂的華夏重視了幾分。

他進入到關中地區,而關中地區所展露出來的繁華,讓蘭明乎有種超乎想象的震撼。

因為他從秦直道過來,這一路正好見到鄭國渠灌溉區。

這時候已到夏末秋初,是冬小麥收割的時候。

當那一片一望無際的金燦燦麥田映入眼簾時,所有人都會被這一幕所震撼。

風吹麥浪,浪濤不絕,這讓蘭明乎第一次正視,大漢的戰爭潛力。

匈奴雖然逐水草而居,《漢書·匈奴列傳》載:“會連雨雪數月,畜產死,人民疫病,穀稼不熟,單於恐,為貳師立祠室”,從穀稼不熟可以看出匈奴人是有種植能力的。

隻不過,在匈奴絕對沒有這般廣闊的田野,更沒有這般金燦燦的麥田。

因為匈奴種植出來的東西是給下等人吃的,他們吃野菜和雜小麥維持自己的生機,頂多加上牛奶,這也已然是相當奢侈的事情。

至於羊肉牛肉什麼的,這是隻有貴族才能夠吃到的東西,一般匈奴人可吃不起。

從這裏就能看出雙方的戰爭潛力,至少在駐守土地上,糧食可以囤積,牲畜卻不行。

哪怕自己國家的牲畜不斷繁衍,但能承載的草原終究是有限的,否則,匈奴又何必逐水草而居,一直在一個地方吃住不好嗎,但現實是真做不到啊!

所以,匈奴在草原上的戰爭往往以野戰為主,而隻要進入陣地戰的模式,匈奴手上的資源很少能支撐一年時間,甚至有時候連半年都無法支撐。

因為他們戰爭時一般都會驅趕牲畜作為糧食,等到這些牲畜把附近的草地吃光,那自己就不得不撤退了。

不然等到這些牲畜全部死亡,那匈奴人會死得更多,畢竟搶劫也是要講成本的。

“半個月……最多一個月之內攻克河套防線,否則河套地區想要拿下來真的太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