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使者已進入理藩院中安頓,請問大王是否要召見匈奴使者?”
隨何安排好蘭明乎便馬上變向李適彙報,隨何能感覺的到,其實李適挺重視匈奴的。
“先等上一月,讓他們先見見鹹陽的繁華……另外隱晦的給與一些提示,問問匈奴對於開放雙邊貿易是否感興趣。”
李適聽到匈奴的使節已經過來,也馬上進行安排。
“諾!”聽到這話,隨何果斷的應聲回答。
在隨何看來,匈奴河套那邊實在是太遙遠了,如果雙方能夠停下來以貿易形勢進行交易,自然再好不過。
但李適所想的是,老子連匈奴王庭在哪裏都不知道,這怎麼打。
到時候在大草原上,一望無際,打戰迷路才是正常的事,總不可能真等到自帶北鬥衛星的霍去病誕生自己才去打匈奴吧。
在這點上,隻能說漢武帝的臉實在太好了,娶了衛子夫附贈頂尖帥才與頂尖將才。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衛青與霍去病兩人就是當時武臣天花板,又因衛子夫直接一步登天擁有能展現自身才華的舞台,漢武帝打匈奴能把匈奴從巔峰打落,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李適哪怕擁有韓信這樣的軍神,也不認為自己吃定了匈奴。
因為匈奴是遊牧民族,在大草原上的蹤跡飄忽不定,百萬人口說轉移也那就轉移了,就算韓信出手能贏,但要是他半路迷路了呢!
畢竟等到自己與匈奴打起來,肯定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一次正麵碰撞,如果對方入侵,那隻要堅守城池,匈奴糧草也不可能堅持一年時間。
但如果自己想尋找到匈奴主力一決雌雄,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確定匈奴位置。
所以至少自己需要知道匈奴最重要的城市單於庭,也被叫做龍庭的位置。
說實話,跟匈奴打正麵戰爭,李適不怕。
但李適怕的是在這大草原上,自己的部隊走著走著然後就走沒了,若出了這種事才火大。
而且,這一座雙方進行交易流通的城市,也能夠成為非常好的導火索。
等自己做好準備與匈奴的廝殺時,隻要等到哪年發生雪災,導致匈奴不得不南下,到時候自己一把燒毀了這座代表著與匈奴和平相處的城市,給匈奴扣上屎盆子,到時是打也要打,不打也要打。
隻要開戰,老子就把這場戰爭打到天荒地老,哪怕戰場上可能會出現吃虧,到時候用後勤也堆死他!
可以說,李適把對匈奴的劇本已經寫得明明白白了。
這劇本想執行下去,自然需要演員去配合,比如這個匈奴使者,李適就感覺就挺合適的。
畢竟李適開放與匈奴間的貿易,不論對匈奴,還對他自己的部落來說都是雙贏的事情。
這隻要是智商在線的人就不可能會拒絕,更何況匈奴遊牧經濟,自身對於某些資源肯定是要長期的依賴農耕民族。
比如各種需要種植的糧食,可以食用的放心食鹽,這些東西都需要用貿易來交換。
對比起這些,李適更加希望用絲綢,陶瓷,以及茶葉去跟草原民族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