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隱性的條件(1 / 2)

李適看著紅衣軍全員完成了煉精化氣的鍛煉,不由流露出滿意神色。

到此為止,因為醫家的經絡體係終於有了切實的用處。

不止士兵們,就算朱明和郭七在修行這新版煉軍體拳後,也順利完成從煉氣化神到煉神反虛的突破,更證明這個初版軍體拳,至少能讓人到達煉神反虛。

當然,若說缺點卻也是有的。

最直接的一點是這過程中,整個軍團的夥食質量被迫提升了。

雖然主食還是饅頭,但配菜的菜蔬比例有些下降,但禽肉、羊肉、豬肉和牛肉的比例開始上升,如果不是有不斷擴建的雞鴨鵝的禽類養殖基地,怕還真養不起他們。

而如果自己想把這東西推廣到全國,那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們的夥食問題。

這點,李適想解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自己掌握的地盤,真正生產糧食的也就隻是關中平原與洛陽盆地,頂多加上南陽盆地,其餘的地方都不算主要產糧區。

蜀地都江堰雖然也能生產處豐盛的糧食,但這筆糧食運輸到關東來還是太遠了。

李適的指示是讓蜀地糧食盡可能送到漢中,然後由漢中到關中這秦嶺這段比較難走的區域建立糧食驛站。

主要用作儲蓄糧食所用,官方人員途徑這一段區域時方便就近覓食。

而蜀地主要的稅收還是以那種容易儲存,便於攜帶的作為國稅上交。

所以蜀地雖然因為都江堰的存在所以糧食相當發達,但因為交通不便,李適計算糧食時,一般上不會把蜀地的糧食給計算上。

而現在李適發展的畜牧業規模開始遇到瓶頸,想要繼續的發展,變得困難起來。

牛羊之類的牲畜隨著河套地區的開發還會更進一步的發展,但雞鴨鵝之類的禽類,隨著李適大力支持,卻也已經逐漸的接近了瓶頸,或者說整個畜牧業都會有一個瓶頸。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飼料上,畜牧業想發展,飼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就拿現在的中國舉例子,中國自己的耕地完全能做到自給自足,但即使如此中國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大豆、玉米、土豆等等糧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用來製作飼料。

想要實現十四億人的吃肉自由,那這些動物們所吃的糧食,其實不會下於中國人口所需,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會更高。

如果這些糧食純粹由本國飼料或糧食提供,那就注定了畜牧業的生產上限,甚至嚴重一些會出現人跟牲畜搶糧食的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向外界進口糧食自然成為了最優選擇。

第一是因為這樣買來的糧食更容易突破本國畜牧業的上限。

第二點是,中國土地雖算不上窮鄉僻壤,但就整個世界來說的確算不上是最優越。

其他國家的糧食成本哪怕加上了運費,都比中國的糧食成本要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口外界糧食製作成飼料,實際上反而相當合算。

而李適現在的問題是,純粹靠著國內糧食供應,想實現訊牧業的大突破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