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知兵讓李適駐守安陽,雖然說韓知兵推論等到項策羽所在的聯軍,若真無計可施,還真的有可能會繞過邯鄲,進攻安陽甚至拿下河東,但韓知兵還是希望李適到後方一點。
因為這樣安全。
說實話,越跟著這個老大,韓知兵越是感覺把李適放到前線來絕對是有病。
畢竟一個指揮不過五六萬,正麵隻會莽,靠著曙光軍團這個兵種才能夠橫行無忌的良將。
在這樣級別的戰場上真的太危險了,還是在後麵待著吧。
如果不是李適帶出了曙光軍團,並對戰的是項策羽,所以處於政治考慮需要上前線。
如果可以,韓知兵感覺還是讓李適去負責內政比較的好。
至少他所見過的內政人員真就沒比得上李適的,李適的強不是他處理事情能夠有多強,而是想法非常獨特,不論是鋼鐵,還是鵝絨,這些以前的人都沒想到的東西,李適都能想到。
當然,用李適的話說,一般上很多東西規模化產生後,自然而然便能達到這效果。
如果沒有規模化生產,一件羽絨服怕是需要幾百隻鵝的腹下羽絨才能夠編織出來。
但擁有產業鏈後,這些羽絨都隻不過是禽類屠宰場的副產品,就是白撿的。
而他隻是在這裏麵做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建議而已,還伸出了手指比劃比劃。
那說話的姿態,就跟自己炫耀自己的兵道水準一樣。
自己常常對身邊的呂澤周勃說的,你們再努力一點點,就能到達我的水平了。
至於這一點點是多少,他們還是等下輩子吧。
所以,如果不是大王,誰讓他上前線,誰就應該馬上自裁以證明自己不是對方奸細。
當然,項策羽要被逼得去斷糧道,去進攻安陽,那是要對方真對邯鄲這座城市感到絕望。
但有自己在,範瑾瑜會被逼到絕望,開什麼玩笑,不給對方一點希望,怎麼可能把範瑾瑜牢牢的吸引在這裏。
韓知兵表示,老大,你就在安陽等著自己的消息吧,項策羽去安陽,就算自己輸!
李適自然不知道韓知兵的心思,隻感覺韓知兵的安排倒也相當的妥當,完全沒料想到韓知兵會有既當裁判員,也有當運動員的心思。
但李適看不出來,在李適身邊的陳知白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陳知白表示自己絕對要跟韓知兵站在統一戰線。
李適不把自己當命,但他們可是把李適當大王的,哪有讓李適上前線跟項策羽莽的道理。
陳知白的目光略顯深沉的看了一眼韓知兵,一臉風輕雲淡的說道:
“大王既既然打算坐鎮安陽,不如後勤的事便交給大人來管理好。
預備役中抽調十萬人隨大王前往安陽,既方便糧食運輸,也減少了邯鄲的糧食消耗!”
韓知兵聽到陳知白的話,不免意外的看了一眼陳知白,正好對上了陳知白的目光!
兩人不經意的交換了意見,飛速的達成統一,還是別讓大王上前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