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陳雲這家夥指揮曙光軍團圍剿項策羽時隻能起到輔助作用。
比如郭七戰部與紅衣軍的配合,比如通過調度提供給紅衣軍大量的曙光之力。
可惜在曙光軍團中除了紅衣軍本身,其他軍團麵對項策羽所能發揮出來的戰鬥力實在太有限了,所以這顯得陳雲的存在感相當低。
但在追殺項策羽時,這家夥馬上精神抖擻了起來。
他果斷把目標瞄準項策羽麾下士兵,甚至把已經加持了相當程度的朱明戰部調度過來,用來切斷項策羽麾下大約三分之一的江東子弟,這數據足以讓項策羽感覺到心疼。
但若項策羽停下回頭,那李適怕就要帶著紅衣軍纏上來了!
所以項策羽隻能無奈的選擇放棄這部分江東子弟,把剩下的人給帶出來。
最終,這場安陽之戰,項策羽隻帶走了大約五千人,其中約一千五百江東子弟。
剩下來的人,李適開始派人喊話投降,俘虜他們,並把他們編入到俘虜營中。
其中項策羽麾下的普通將士,倒是比較好說服,很快就投降了。
畢竟這年頭為誰幹活不是幹,他們跟著項策羽也不過隻是混口飯吃而已。
投降李適,去俘虜營中幹活,第一天還吵吵嚷嚷的,但吃了一口俘虜營的飯菜後,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尤其從預備役那邊知道有很多預備役戰士,甚至曙光軍團的戰士都是從俘虜營中走出來的,倒也很快適應了俘虜營的生活。
曹參安排他們參加工作,一個個倒也幹得熱火朝天。
畢竟相對於在戰場上打戰,在俘虜營中搬磚,更加安全,也更加踏實。
所以收編起這些預備役戰士來,倒是相當的容易,估摸著一兩年年就能拿來用了。
反而是項策羽麾下的江東子弟,他們多少有幾分榮譽感,也願意為項策羽盡忠,哪怕被俘虜了,也有人居然想要逃到項策羽那邊過去。
對這些人,李適倒也沒遷就,製定規則,做好獎懲,倒也沒有特意為難他們,基本上隻要他們守規矩,那自己就守規矩,如果他們不守規矩,那自己就陪著他們講規矩。
不過,李適也沒有在安陽久待。
畢竟當初來安陽的目的,至少李適認為是為了項策羽而來的。
而項策羽已經被自己打跑了,那繼續留在這裏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便在記錄完功勳後,就帶著曙光軍團向著邯鄲與韓知兵彙合。
至於安陽的事情便交給了曹參來處理,曹參能文能武,讓他來安排善後事宜,倒也合適。
說實話,這時候的曹參士氣挺低落的,被項策羽肆意穿插,整場戰爭的唯一作用,好像隻是負麵作用,這讓曹參不由對自己的領兵能力產生懷疑。
但李適也非常清楚,項策羽這家夥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破格產品,任何人對上他輸是必然的,就算是自己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是自己贏了他,而是自己的紅衣軍贏了江東子弟。
所以對於曹參,李適自然是要好好的安慰。
畢竟曹參也是這個世界上少見的複合型人才,基本上是屬於武將之中我的文化最深,文臣之中我最是能打,出將入相這個詞算得上是曹參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