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李適還買鐵器給匈奴,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鐵器,而是青銅器。
隨著煉鋼高爐一座座的修建,雖然還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靠著不斷嫻熟的工人,以及積累記錄的數據,現在長安在上一座煉鋼高爐倒塌後,鄧陵矩直接大手一揮,同時十座高爐開建。然後其中三座加鐵水的時候裂開了,一座直接爆炸,五座相繼用了三到五個月後報廢,現在隻留下了了兩座撐過半年,至於能不能撐過今年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可以說,這種高爐的建設有點像是在抽盲盒,誰也不知道自己因地製宜製造出來的高爐到底能夠支撐到什麼時候,基本上能夠用上半年的就不算虧了,若是能夠支撐一年以上的炸了都還要寫一篇祭奠用的文章,保留極塊殘片作為紀念之用。
但高爐煉鐵技術再怎麼的不靠譜,李適麾下的鋼鐵產量還是完爆了秦朝。
鄧陵矩也直接把修築煉鋼高爐的任務拆分出一個一千石的煉鋼司,專門負責高爐煉鋼的建設與維護,基本上每年主要任務就是找到合適地方,然後去修建煉鋼高爐。
哪怕十個高爐倒下了,隻要有一個高爐能夠維持運轉,那就算是賺到了,畢竟前期從無到有的技術積累,應該要投入的還是要投入的。
正是因為高爐煉鐵帶來的大量鋼鐵,讓社會主流開始不自覺的去淘汰掉了青銅器。
自己前些年從大秦手中搜刮到的青銅器,除非是作為祭祀用的禮器,否則絕大多數的武器與農具之類的通常用品,自己總不能夠全部在庫房裏麵堆著吃灰,畢竟完全沒有意義。
而重新熔煉,同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自己手下的工人們且不說都安排得滿滿的,就算是有空閑的人,自己讓他們去挖運河不好嗎!何必還要去追求已經被社會淘汰的青銅器。
但是大秦作為一個主流使用青銅器的朝代,這些青銅器遺留的數目可真的不少。一開始是半賣半送的給嬴子嬰,畢竟這家夥正在積蓄力量,準備趁草原霸主相爭而發展自己。
但現在嬴子嬰的秦國體量太小了,而且也太窮了,哪怕李適說可以記賬,以後可以用土地,礦產,牲畜之類的東西還,但嬴子嬰還是隻能含淚對李適說夠了太多了不能再要了。
沒辦法,李適隻能把這些青銅器尋找新的賣家,而匈奴這個市場自然就出現了。
雖然青銅器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在淘汰的邊緣了,但對匈奴來說,青銅器還是很重要的器具,不說溫養不溫養的,要知道匈奴除非是最精銳的部隊,否則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的人使用的是石器,現在有了溫養這種東西,至少把李適賣過去的青銅器溫養溫養,用在對付大月氏的戰爭之中足夠了,至少總比拿著石器去跟大月氏逼迫要強的多。
某種程度上來說,匈奴進攻大月氏,除了要完成整個草原的戰略統一以外,更重要的,也是想要把大月氏給吸收掉了,因為整個草原上鐵匠工藝最先進的地方就是大月氏了。
“那我們的對手是大月氏,還是匈奴?!”項策羽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