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角這時把故事隻說到了一半,然後德古拉打斷了白角道:“白角在這世界之樹上,竟然還有人類生活在這裏嗎。”
白角看見了德古拉於是點了點頭說道:“是的他們就生活在世界之樹的中間地域,而神王奧丁在創世之時,便把巨人的眉毛組成了圍牆,這個樣子就能夠抵禦外部地襲擊,因為巨人的眉毛是非常的強韌的,巨人的眉毛有著巨大的延伸力,而且可以隨著在裏麵居住的人類的意誌收縮自如,並且可以打開關閉著,就是這個樣子有著巨人眉毛的保護,那中庭世界裏麵的人才能平安的生活下去。這些人在中庭世界之中修養生息,便才能衍生出了人類,他們便就是最初的人類,他們本是樹枝,就是因為諸神們給了他們靈魂與生命,感情與理性,思考能力和人類自己的天性,所以他們是由神所創造出來的,所以在他們的生命之中便掩藏著神的力量,雖然這力量不能和眾神相比但是這種力量也就是在平凡的世界之中絕無僅有的。”
德古拉這個時候說道:“那麼竟然我們人類的始祖是生活在世界之樹的中庭之中,那麼為何我們的大部分人都離開了世界之樹呢?”德古拉非常詫異地問著白角,但是白角此時不慌不忙地解釋道:“因為神創造了人類,把他們由樹枝變成了人類,諸神賦予了人類的生命,但是諸神隻是賦予了人類的生命,但是諸神卻沒有掌控人類的生命,更沒有控製他們的情感與思想,於是之間人類隨著生存繁衍,人類是一種有著欲望的動物,因為他們發現他們不能隻是滿足於在世界之樹的中庭世界,雖然這個中庭世界是一個人間的天堂,但是人類的野心促使了自己不僅僅地把自己局限於一個世外桃源之中,他們要找尋更加長遠和長足地發展。”
“所以大部分的人類為了探尋世界之樹以外的世界,可是當他們衝破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走下了世界之樹的中庭之後才發現世界之樹以外的世界或許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美好,雖然他們麵對著的是更廣闊的天地,但是隨著天地的更加廣闊,人類要麵臨的東西就更加的多,因為世界不僅僅隻是一棵樹而已,世界之樹隻是著整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分支罷了,當時神王奧丁在創世之時,便造了一個幅員遼闊趨於無限的世界,而隻是把世界之樹作為一個諸神所安置之所,這是因為世界之樹是諸神安置的場所,於是就在世界之樹之中造出了許許多多為了方便自己的事物,這些事物包括著長著香甜甘潤的果樹,潺潺的泉水,還有許許多多的農作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所以人類在世界之樹的中庭世界的時候生活是快樂的,但是就是因為每一天都能夠沐浴到和煦的陽光,這樣他們即使赤身裸體在這種溫暖的陽光之下也感覺不到冷,黑夜降臨的時候,他們在中庭之中由地自然而然長出來的城堡之中休息,那麼凜冽的寒風便就侵襲不到他們,口渴之時,便就可以走到小溪邊去飲用著小溪之中的泉水,隻要餓了便有從土地之中不斷自動長出來的農作物,隻要摘下了農作物,那個農作物變就會化為現成的食物可是直接放在口中咀嚼,而這農作物的味道發出了淡淡的米香和白麵的清幽的香氣。”
“但是就是如此神仙一般快樂悠閑無憂無慮的日子,本來天生就有著不一樣的思想的人類,仿佛在自己的思想中已經漸漸地厭煩了這過於快樂優雅清閑的日子,他們厭倦了這個飯來張口無所事事的日子,他們在這種極度安逸的環境渴求刺激,渴求著活下來的意義,因為他們會經曆生死,他們不想就這麼的無聊地死去,他們希望能突破牢籠去追尋著外麵的世界。”
“但是他們一到外麵的世界之中,便覺得自己錯了,因為外麵的世界雖然有更好的風景,但是卻沒有在世界之樹的中庭世界中生活的那麼的舒適簡單,他們所麵臨的是一個外表看似平靜,但是其中卻蘊藏著無限的凶險與險惡的世界,他們不能夠過著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日子了,他們必須要去競爭,要同外麵的美麗而又充滿了未知的凶險的大自然去競爭。”
“他們餓了想要吃飯,沒有現成的田裏所生成的農作物,做給自己吃。他們渴了想喝水,但是卻不是每一條溪的溪水都能夠即刻地就喝下去,他們冷了,但是卻沒有在世界之樹之中那麼溫暖和煦的陽光來照耀著自己使得自己光是靠陽光的溫度都會感到十分的溫暖。當他們疲倦了,沒有一個現成的屋子能讓他們舒舒服服地睡一夜,而且在進入夢鄉的過程之中,不會有凜冽的寒風的侵襲,不會有毒蛇野獸的攻擊。一切的一切都不像是在世界之樹的日子裏麵了。”
“於是他們餓了要自己去找尋食物,渴了要自己去找到可靠安全的河流,冷了他們要自己找到能夠蔽體的東西來禦寒,累了他們要爬到高處自己憑借著單薄的樹木去抵禦陣陣的寒風地侵襲。”
“就這樣走出了許許多多的人類,有的卻不能夠適應世界之樹以外的世界,而自己一旦離開了世界之樹便再也回不去了,於是很快的便就在饑寒交迫之中死去了,而且很快的就死去了,走出世界之樹的人類沒有幾天便死去了一半。”
“而剩下的人類,慢慢地從這種失落感之中調節過來,他們開始學會開墾荒地,然後上麵中上農作物,接著等到農作物成熟以後,他們經過仔細地觀察於是他們學會了收割,等到收割之時他們認為生吃這些稻穀實在是不太可口,所以他們學會將收獲的農作物做成各種各樣的成品的食物,他們學會了儲水以便溪流枯竭之時他們能有水可以用,而他們便不再滿足於自己老是去溪流邊取水,他們便學會了打井,他們慢慢摸索,等到學會了打通井水之後他們便自己自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