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是清晨出去的,但卻是極晚回來了。
“殿下,怎麼樣?”
宋王從馬車上下來,盧廷就連忙迎了上來。事實上,他根本就沒離開過,自從宋王出發,他就一直在門口等著。
但不知道為什麼,盧廷總感覺宋王回來的時候,心神不寧,而且看起來很疲憊的樣子,就好像經曆過幾一場大戰一樣。
宋王低著頭,沒有說話。他的眉頭皺得深深的,跟隨宋王這麼久,盧廷這還是第一次見到。
周圍,所有人,包括護衛、丫寰在內,早就被譴散開來了。
壽王的事情非同小可,盧廷早就和老總管聯係好了,不能讓任何人偷聽到。
“我沒有辦法仔細跟你說,——到裏麵再說吧!”
從宋王的聲音中流露出一種深深的警惕,這種小心謹慎的味道,是盧廷以前所沒遇到過的。
壽王的事情,盧廷以為把大門附近護衛、丫鬟譴開就可以了。但是看起來,這件事情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嚴重得多。
到了宋王府內,大殿緊閉。外麵的所有四個角落,全部都有宋王府的高手守衛,老總管在外麵親自坐鎮,就算是一隻蚊子,也休想飛進來。
“瑁兒說了!”
到了大殿裏麵,沒有外人,宋王的神色明顯放鬆了許多:
“開始的時候,他一隻吱唔其詞。我問他,他一直顧左右而言他,不肯承認。若不是我從小看著他長大,又拿出今早陛下給我的旨意,恐怕他永遠都不會開口。”
“壽王說了什麼?”
盧廷心中嗡的一震,立即脫口道。
宋王的眉頭比剛剛皺得更緊了。
“他沒有直接回答我。隻是不斷的暗示我,讓我在太真妃的事情上,不要再追究!”
“啊!”
盧廷低呼一聲,顯得很吃驚,但很快反應過來:
“壽王他是不願意違逆陛下嗎?”
太真妃的事情上,壽王無疑是個受害者。父奪子妻,這種事情內心的痛苦是根本不能向外人言。
但是壽王是個孝子,這件事情,他勸宋王不要追究,也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
“不是!”
宋王搖了搖頭,神色凝重,否決了盧廷的猜測:
“開始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事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瑁兒雖然沒有直說,但他隻是不斷的暗示我,這件事情未必像外人想的那麼不堪,他也並不像外人想像的那麼委屈!”
“啊!”
盧廷輕聲低呼,真的感到吃驚了。太真妃的事情,乃是“君奪臣妻,父奪子妻”,這事明明白白,是所有文武大臣都知道的事實。
而且壽王和太真妃在一起好幾年,一直恩愛,這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正因為如此,才有那麼多的大臣反對聖皇,反對太真妃進宮。
在這件事情上,所有人都是站在壽王這一邊的!
“壽王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麼隱秘?”
盧廷吃驚道。
這場朝堂的政治風波,卷進了整個大唐的文武大臣,甚至連一些洲郡的小官小吏都牽扯進來了。
許多人義憤填膺,攻擊太真妃,攻擊支持太真妃入宮的姚家和齊王,勸諫聖皇。但唯獨沒有人考慮壽王。
也沒有人去問過壽王。
在這件事情,所有人都認為壽王是嚴重的受害人。就算再刻薄的人,都不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落井下石”去詢問壽王。
若不是一連接了五張聖旨,宋王被排擠出朝廷之外,恐怕連宋王都不會想到去拜訪宋王。
“這件事情我也想不出來。”
宋王搖著頭,這其實也是他心中深深的疑惑:
“太真妃這件事情明明白白,當年瑁兒大婚的時候,我甚至還去喝過他的喜酒,給他送過一對玉獅子。這件事情,我實在想不到出來,還能有什麼樣的隱秘?”
壽王的態度,還有隱諱的語言,使得這件事情突然披上了一層迷霧,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殿下,你能把你和壽王見麵的經過,詳詳細細的跟我說一遍嗎?”
盧廷突然道。
宋王點了點頭,盧廷是他的心腹。如果連盧廷都信不過,那真的就沒什麼人可以信任了。這件事情蹊蹺太多,宋王也必須找個人幫自己一起想想。
當下,宋王就把整個拜訪的經過詳詳細細說了一遍。其間,盧廷插了幾句話,特別是詢問了幾句壽王說話時的神情、態度。
等到宋王說完,盧廷陷入了沉默,久久不語。
“殿下,太真妃的事情,我們恐怕真的忽略了很多東西。雖然我不知道這裏麵有什麼樣的秘密,但是壽王殿下明顯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悲傷。”
“確實如此!”
宋王點頭道,這同樣是他的感覺。
“但是殿下有沒有想過,即然壽王並不希望殿下追究,而且他自己也說,他其實也並不像外人想像的那麼受傷、委屈。即然如此,那他為什麼不站出來向眾人說明呢?壽王事陛下向來極為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