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疊照片裏麵,有十幾張都是那種竹簡。
不過仔細看下來,也就是五片。
我仔細的看了後,對金先生道:“你問下他們,他們挖掘的這個金字塔,是處於什麼時期的?”
那個三層墓穴,在我們走的時候,何教授和方教授還沒有下最後的定義,不過,我記得當時研究那些竹簡的時候,陸漓是提出過,那可能是戰國之時秦國的文字。
如果以這個時間推算,埃及正處於後王朝時期,倒是也有可能有法老修建金字塔。
問題是,那個時候,從秦國到埃及,這竹簡是怎麼過來的!
金先生將我的話轉達過去後,聽那兩人說了幾句後,便挑著眉道:“他們說,那個金字塔是後王朝時期的,不過呢,這幾片竹片,倒不是在金字塔裏麵發現的,而是在金字塔旁邊的一個廢棄小鎮裏發現的,那個地方,現在是一片沙漠,但是以前離紅海彎口並不遠,應該還有綠地和草原,在曆史上,應該也算是”
金先生聲音頓了下。
我輕輕的接道:“連接歐亞非的通道。”
金先生點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
我看著那些照片,道:“你再問問,他們可還找到了別的東西?比如瓷器,木器?”
我國有記載的絲綢之路最早是由張騫出使西域而開始的,隨後,從漢朝開始,便不斷有政府使團出訪西域,但是更多的,卻是那些跑商的。
而作為曆史記載,所有的正史都不大會記錄大商隊的行蹤,更別提遊商,所以,那些餐風露宿,為了追求利益跋涉他鄉的商人到底會走多遠,走到什麼地方,壓根就不會有什麼記錄留下來。
至少,在明末之前的所有的記載裏麵,都沒有提到過有人到過埃及。
而如果要判斷年代,那麼瓷器和木器是會比較準確一點。
金先生轉告了我的話後,那兩人說了幾句,他便對我道:“他們說沒有,那個小鎮已經被風沙侵蝕幹淨,他們能找到的東西很少,這個,都是在一個沙坑裏麵偶然扒出來的。”
金先生說完後,那兩人又很是激動的說了一堆。
金先生便又道:“他們說,這上麵的文字,跟他們古埃及的一些碑文有些相似,剛開始他們也不敢確定,但是呢,這文字相似,古埃及卻沒有竹子,所以,他們在確定這是竹片之後,便想到,這也許是古中國文字,如果能確定是古中國文字,那麼這就是了不得的發現,這說明,在公元元年前後,埃及就已經和中國有了交流和來往。”
“公元元年?”我驚訝的叫了一聲,道:“你問問,他們能確定這個竹簡到的時間是公元元年前後?”
金先生挑了挑眉,轉頭說了。
那兩人便嘰裏呱啦的一頓說,說著說著,兩人還自己起了爭執,從我手裏拿過了幾張不是竹簡的照片,對著吵了起來。
金先生聽了一會,對我道:“他們兩人,一個認為是公元前一百年,一個認為是公元後一百年,他們是根據那個地方風化程度判斷的,還有沿著那一線的其他荒廢小鎮,還有那裏曾經出現過的一些商業記錄”
金先生說到這裏,慫了慫肩道:“他們都說自己的觀念才是對的,現在說的是阿拉伯語了,這個我就聽不大明白了。”
我點了點頭,看著照片眉頭微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