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同於陸恒智那種,這是直接讓陸家集團的根基動搖。
而這還不算,這兩家能源公司出事,陸家集團持有股權的兩家公共交通公司也出事了。
那兩家本是公私合營的公司,效益非常穩定,收入也非常穩定,不過因為金融風暴的衝擊,當地經濟也受到極大的影響,以至於政府直接要求公司開放補貼模式,也就是以各種降價或者免費的方式,減少當地百姓的出行成本,不僅如此,甚至還有風聲傳出,政府準備無償收回所有的私人股份。
而且流言還傳出,按照當年陸家集團入股之時的一個附加條款,政府是有權啟動這項議案的。
這個消息一出,陸恒梅本來談好的將公司股份質押之事,頓時黃了。
而那兩能源公司的股份,因為股價還在暴跌,銀行又本身還是金融風暴之中,銀行也拒絕了陸恒梅的質押申請。
布雷德和蘇玉竹打來的電話裏是說,陸恒梅這段時間是焦頭爛額,她自己的那家集團公司本來因為她的無序擴張就產生了危機,而是又是屬於金融風暴影響最大的行業,
這金融風暴一刮,她那是首當其衝,本來是指望著用陸家集團抵押出來的錢救命,這陸家集團的股權抵押不了,原來被她說服願意借錢給她的銀行一下就又縮了回去。
按照蘇玉竹的說法是,隻要再有一段時間,陸恒梅找不到十億美金以上的資金來救場,她的那家集團公司就會如同雪崩一般的,從一家幾十億的公司化為烏有。
不過陸恒梅這裏對於陸陵光來說,也不過是聽了就笑笑而已。
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在蘇玉竹的那個項目上。
那時候聽他和蘇玉竹說,我以為我對這個項目已經了解了,不過我跟著他操作之後,才明白這個項目遠比我想象的要複雜恢弘的多。
這是一條貫通亞歐大陸的能源之路,中間不光是涉及到能源的原料,比如石油,煤,天然氣什麼的,還有更重要的是加工,運輸。
這其中牽涉到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有上百家,國家都有十幾個。
陸陵光和蘇玉竹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話語權才能將這條線給打通。
而一旦這條線打通……
好吧,蘇玉竹和陸陵光都並不準備自己去經營這條線,他們是準備打通之後就高價賣掉。
而這個裏麵,除了項目本身的增資非常可觀,就算是他們操作的這些股票和合並項目,利潤都不得了。
當然,工作量也不得了。
這些工作,蘇玉竹那邊是負責了全部的基礎工作,就是現金或者股權收購一些小公司,他手下和陸陵光手下的兩個團隊則是負責了一部分的線上,也就是直接在股票交易所裏麵進行股權收購。
而最重要的,最不能讓人覺察到的部分,就是陸陵光自己一個人,好吧,還有我,在做的。
那一個多月,在最初的幾天我還悠閑了一下後,後麵我是連去看蔡小姐的那些東西的時間都沒有。
而到春節前小年的那一天,幾個最大的部分總算是拿下,就剩下最後兩家公司,也是最重要的公司。
陸陵光說,我們暫時停一下,要給外麵的人一些錯覺。
所以,那天我們難得的睡了個懶覺,睡到了下午才起來。
然後,我下樓,繞過拐彎處,在客廳裏看到了陸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