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節 峰回路轉(3 / 3)

報告直接說出了工作室跟大公司的差距。

其實這一點,張英夏也懂。

換句話說,工作室現在隻是劍走偏鋒。

就像獨孤求敗的四把劍的第一把:青光利劍,淩厲剛猛,無堅不摧。

獨孤求敗二十歲之前,能與河朔群雄爭鋒。

但是也隻是與‘河朔群雄’而已。

工作室現在也是一樣。一部《野蠻女友》雖然讓工作室名揚天下。

但也隻是名揚天下,讓更多的人知道工作室這麼一個小公司而已。

底蘊嚴重不足的時候。一次失敗,就足以讓工作室分崩離析。這指的不是錢上的損失,而是信心上的。

什麼時候,張英夏能達到一種‘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那才是在娛樂圈裏紮根了。

不然即便是“紫薇軟劍”在手,達不到收放自如的程度,那也可能傷人傷己。

就像現在的雷歐音樂一樣。

工作室一部電影,以目前的票房來說,能進賬刨去各種支出後,能進賬三十多億。(泛大洋地區分成,會比國內的少)可是雷歐科技組建雷歐音樂的時候,前期投資光是置辦工作場地挖人什麼的就將近八個億,還沒算上簽約王韻嵐的錢。

這些錢,在現在的地段,買一個完整的堡樓作為工作室的新辦公地點,加上裝修,一半的錢就沒有了。

這個想法,張英夏很早就有了。

隨著工作室進入正常的發展軌道,工作室現在的辦公地方就顯得小了。

原先作為夫妻倆一個獨立活動的小服務公司,那是完全足夠了。

但是現在,有了兩個不錯的藝人,一組前景良好的組合,加上兩個導演。以及一幫子劇組的骨幹人士。如果要培養簽約一些新藝人的話,這個地方,那就太小了。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總不能是人少了租個小房子,人多了租個大房子。“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習慣,根本就是給人一種這個公司開不久的印象。

別的娛樂公司,它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個地標。

而工作室要向娛樂公司轉變,那就先得把工作地方固定下來。

讓人有種“這工作室居然買了產業了。嗯,張英夏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廟”的念頭後,這願意找你合作的人,才能變多。

在很多人眼裏,有錢投資電影,跟有錢買地產,那是兩種概念。

娛樂圈,一半以上的電影,都是由各種小公司投資的,雖然作為一種娛樂圈的補充,小公司是很重要,但是那些大公司,才是娛樂圈裏不可或缺的。

很多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有時候,首先看的就是“嗯,這是哪家公司出品的?”

要知道,雖然小公司,也能出精品電影。

但是相對而言,大公司出品的差品率,比小公司,要少很多。

更多的小公司,根本就是跟風撈一筆。

就像是華X兄弟出品的電影,跟一個不出名的公司出品的電影,估計更多的觀眾,更願意相信華X兄弟的口碑吧。

而一個固定的辦公地點,那就是一個娛樂公司的根基。

雖然同樣處於四德之地。但是許多的小公司,不過就是跟工作室現在這樣,工作場地都是以租為主。

畢竟在南世城市圈裏,四德之地的地價,貴的時候,那也是排得上名號的。對於許多尚未出名,急於打開名號的公司,租這樣一種方式,不管是從經濟上,還是從心理上,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拚個一兩年,不出成績的話,退出也能隨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