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有人看電影,暈了!”經理一本正經的說道。
“……”記者無言,半響才說道:“別鬧了。我這還得去采訪新聞的!”
“沒跟你鬧的,我說的也是正經事情!不信的話,你可以到二樓的3號放映廳裏,去看看,采訪一下!”
記者聞言,頓時覺得經理沒必要騙自己:“那我上去?”
“嗯?趕緊,采訪完了,跟放映員說一聲,待會會從新放一次,你可以看看的!”
記者頓時眉開眼笑:“那我就卻之不恭,受之有愧了!”
=
興衝衝地到3號放映廳采訪了一眾觀眾後,記者才知道。自己的確是得了一個小獨家。
當下,顧不得什麼電影開始放映。問清楚了最近的醫院是哪家後,帶著攝像就疾奔向醫院。
一個多小時後,半夜的正點新聞,就出現了這樣一則消息:“在本市的一家影院裏,發生了一件觀眾因為看電影。而被嚇得住院的情況。據悉,當事人是一名學生,跟朋友一同去觀看一般名叫《午夜凶鈴》的電影時,因為電影情節太過於恐怖,而被嚇得休克。事後,影院迅速的叫來了救護車把少女送往附近的醫院。到本消息發布時,少女已經在醫院裏搶救過來,度過了危險期。”
=
一個未成年少女,看恐怖片!然後被嚇得休克了。
因為看電影而住院的事情。這情況貌似還真是屬於鳳毛麟角。
對於這個少女,影院會愧疚嗎?
或許吧。但是,他們會更努力做的事情是:用最快的速度,把這事情,弄得天下皆知。
蒼了個天的,對於一個恐怖片來說,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廣告嗎?
真的別小看這個。
這個新聞登上了各種城市新聞後。
很明顯的。來看電影的人更多了。
而,影院,則是非常‘配合’的在電影院內設置了一個緊急救助點。不光是看電影,要檢測有沒有高血壓,甚至還會被詢問有沒有精神科疾病。
這是什麼,這是一個噱頭。
一個打廣告的最好噱頭。——尤其是在確定少女已經沒有什麼大礙之後。
第二天的新聞裏,麵對其他媒體記者的采訪。
影院經理假裝苦惱道:“哎呀,我們也想過有這樣的可能性,可是沒想到真的會發生。所以那位女同學的醫藥費,我們影院一並承擔下來了。但是對於這部電影。我們還是覺得用一句話來概括:‘恐怖有風險,觀影須謹慎!’”
那一副為了觀眾著想的虛偽,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不過,也著實的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這片子,有那麼恐怖嗎?
=
跟許多的電影圈子一樣。
恐怖片的圈子,則是更封閉,但是也更喜歡攀比。
你發帖子留言說你介紹的電影恐怖?我就在你帖子下留言說我看的電影比你的還要恐怖!
然後發帖者說,我的更恐怖。
跟帖者反駁說我的才更恐怖。
如此這般。
這種網絡上無聊的,名為介紹,實為對噴話術。持續了十幾分鍾後,另一個吃瓜群眾幹脆說了,你們說的在恐怖片?有能上新聞那部片子恐怖嗎?
然後吃瓜眾就被兩人同時噴了。
惹得其他的吃慣觀眾喜聞樂見。
當初那個土豪看片的帖子,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搞笑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