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夏在魯慶這部戲裏的角色,就是演他自己。
出現的兩個場景。
一個是裏麵的幾個小演員,在腦海裏想象張英夏能來參加自己這部電影時候的樣子。
這時候,張英夏要穿的光鮮亮麗,然後擺個姿勢,就完了。
第二次出現的場景,就是最後,這幫演員,在經曆了無數的曲折和鬧劇後。
被張英夏批駁說:“他們的劇本就是渣渣,但是,如果他們願意把他們拍電影的過程,弄成劇本,來拍電影,那他還是願意來客串一下的!”
就這麼一句台詞。
這樣的戲份,一天都算多的。
一幫小人物主演的,一個有著戲中戲的劇本。
但是畢竟是完整的故事了。
看著參演的人,盧誌金,張勇馬洋,四個武行。還有盧誌金跟魯慶的老婆,就這樣一群人。就是整部電影所有的演員加工作人員了。
相熟的人,做相熟的事,配合起來,自然也是默契十足。
唯獨那個小胖子導演兼編劇,卻是個特例,對張英夏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即便是這樣,在這裏,張英夏居然有一種,逃出了娛樂圈紛紛擾擾的感覺。
=
張英夏想低調的把這事情混過去就算了。可惜事與願違。
事情的並沒有就這樣結束。
第一個就是南世電視台,不知道是因為張英夏的知名度,擴大了這個事件的影響力,還是別的原因。
就南世電視台都市生活頻道的這個關於汽車事故的節目,很快的就做了一個專題。
不但有室外采訪,還有專門的室內訪談,請了南世警察局交通科的幾個宣傳員,來介紹一下各自車輛事故的數據。
在街頭采訪中,很多司機都表示:
除了遠光燈以外,讓汽車駕駛員最氣憤的情況,就是加塞,以及各種隨意的變車道。
而室內訪談的時候,交通科的宣傳員也從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的角度,附和了這種說法。
出乎意料的,這樣一期節目,仿佛是說出了南世幾百萬司機的心裏話一樣。
收視率猛增。
弄得這節目的負責人心裏歡喜不已。
當然,這隻是次要的。
重點是娛樂圈裏。
有的娛樂公司,在逆向詆毀不成後,就開始順勢而為。
假冒張英夏的粉絲,開始人肉搜索那位司機了。
這下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幸好,南小北那邊早有準備,在張英夏因為這事情上電視的晚上,就直接給相熟的媒體發了一個通告。網上上則是直接出了一個告示。表示這件事已經完結了。
所有緊追不舍的,基本上都是假粉絲。
在網絡上出現了上麵的情況後,立即聯係相熟的媒體,把這個情況直接頂置宣傳出去。
雖然這樣的告示,不能減少那位女司機的個人網頁被攻陷。
畢竟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是粉絲。而是一些被汽車遠光燈傷害過的司機。
起碼先把自己出來。
但是,那位女司機,估計以後一段時間裏是不敢上網了。
而張英夏這次網絡上遇到的抹黑情況,貌似是掀開了什麼陰謀的大幕一樣。
=
娛樂圈裏,有句俗話,抹黑一部電影,首先從抹黑參演這部電影的演員開始。
前世娛樂圈的例子,數不勝數。
一部電影上映前,肯定會有競爭對手的媒體,開始一個個的把電影參演人員的經曆翻個底朝天。
要是真的有個演員有一個黑曆史的話,那對方就賺了。接下來就是把這件事無線放大,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是必須的。
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批判這個人,進而引申用這個‘有汙點’的演員的片子,肯定不是什麼好片子。
做這事情的時候,那是越臨近電影上映,越好。
最好就是上映第一天,把這事情爆出來。
那才是真正的炸彈。
畢竟爆的太早,人家直接換人,順便洗白一波,那就真的是為別人做嫁衣裳,免費打廣告了。
=
眼下,張英夏的事情,貌似就是一個開始一般。在張英夏躲在塵緣影視城的兩天時間裏。
整個娛樂圈的媒體,可以用風向突變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