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夏錄製新的一期《第一現場》的時候,已經是星期天了。原因嘛?
星期五結束了《明星上學去》的錄製,晚上沒有了飛南世的飛機,於是第二天才飛回去,原本是想要直接錄製的。不過下了飛機後,到南世電視台的時候,節目組看著張英夏的臉色有點差。幹脆就推遲了一下。
另一邊,《明星上學去》節目組的後期製作部,則是在奮力的進行後期製作。
由於《明星上學去》是5X24的拍攝時間,結果就是拍攝出來的素材很多,這幾乎就是讓後期製作發狂的素材,也讓後期製作部加班成了日常。
經過近兩年的工作,後期也習慣了當天的素材出來後,進行第一步的審閱和粗剪。
然後再周五的時候,對所有的素材,進行整合,把笑料剪出來,以及明星各種立flag和大臉的情景,剪輯出來,準備合成。
這些都是珍貴的搞笑素材。保證收視率,就靠這些了。
不過這周周五的素材出來後,節目的主負責則是親自坐鎮剪輯部,特別關照,先把張英夏的部分剪輯出來。
不管是現場的拍攝人員,還是粗閱的剪輯人員,在看過了張英夏的表演後,都一致的表示,這一期節目的爆點來了。
所謂的爆點,其實是個很玄妙的東西。
它有時候很溫馨,有時候很勵誌,有時候很燃,有時候則是很有氣勢,
但是它無一例外的,能撓到關注內心的最深處的柔軟。
而這一次,張英夏無疑是做到了。
這一首歌曲,絕對會讓《明星上學去》的評價,更上一層樓。
從一個明星體驗回校生活的節目,變成了一個對現在的孩子,進行鼓勵和學習的。
這是節目組一直想做,但是卻有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
之前節目也借著一些明星的口,對學子們進行告誡,進行各種正能量的宣傳,但是上了高中的孩子,都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忽悠的。
所謂的告誡什麼的,他們的家長和老師,說的更多,很多明星說的時候,更是感覺生硬無比,這點後期剪輯師是深受其害。
而一些生硬的告誡和經驗交談,基本上沒什麼用,甚至有時候還直接回引起學生反感,起了反作用。
到了高中的孩子,都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可是有的藝人卻是一副跟小孩子說話的口吻,來跟他們交談,或許在電視上看著和諧的很,但是對於好些個學生來說,估計這根本就不是他們喜歡的交談方式。
而張英夏一般而言,在這節目裏很少說什麼教育類的話,反而是逗逼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結果冷不丁的在最後,放了一個大招。
一下子就把整個節目的基調提起來了。
甚至是直接升華。
這是一次打翻身仗的機會。——所有人都有這種感覺!
然後,第二天,張英夏參與的另一檔節目的網絡大爆。則是驚呆了無數人的下巴。
《明星上學去》節目組,突然也對自己現在剪輯的這一期節目,播出後的情況才,充滿了期待!
=
張英夏的論壇又迎來了一次狂歡節一樣的發帖狂潮。
無數的粉絲,都玩起了“誰蹭誰熱度”的梗。而且樂此不疲。放佛誰不玩這個梗,就跟整個論壇的流行風氣脫節了一樣。
相比較於粉絲的鬧騰,國內的電視台,則是發現了張英夏在綜藝節目上的“亮點”。
然後去翻了翻張英夏以前上綜藝時候的視頻,很多綜藝節目的製作人才發現,張英夏每次上綜藝,那總是會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但是卻能有效的提升收視率的“閃光點”,而重要的是,這些“閃光點”,都是會引起觀眾極度“心理舒適”的感受。
可以說,張英夏簡直就是一個綜藝收視的保證。
然後無數的綜藝節目,紛紛向工作室發起了邀請。
對於這些邀請,工作室的一眾人那是都是很希望張英夏全接下來,可以說是:巴不得自己老大在外麵轉悠個一年半載不用回來的。
當然,也隻是希望而已。
但是這個希望,在眼下還是能保持一段時間的。
=
而節目在網絡上的大火,對於《第一現場》節目組來說,那就是一劑強心劑。
其實《第一現場》的前幾期,實話實說,實在是不怎麼樣?
雖然打著國內第一檔明星偵探推理綜藝節目。
可是畢竟是第一次弄成這樣的綜藝,根本就沒有什麼參考。
隻能按照一些推理電視劇來設定。
或者幹脆就是照搬一些推理電視劇的音樂,把場景弄得陰森點,懸疑點。
結果卻忘了,這本質上還是一檔綜藝節目。
更何況這本格推理的作品,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電影,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絕對要留下一個現實裏,根本完不成的漏洞。